有我,我是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25页(542字)

也称之为“我存在”,它与“我是我”(Ich bin Ich)同义。

是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构造其知识学的无条件的、绝对可靠的前提。费希特认为,科学体系的开端必须是直接可靠的、不须任何规定与证明的。

因此,作为意识发展体系的开端,就需要从意识本身中找出一种它直接可能的根据,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自我表现:“我存在”(或我是),“我是我”(或自我即自我)。它既表示一种行动,又表示行动的产物。在这一绝对命题中,行动和结果合一,主体和客体完全一致,即在自我意识的行为中,自我设定自身。

“我存在”,“我是我”的命题具有绝对可靠性,它不是某种被给予、被规定的东西,也不为科学和知识所能证明。因此,它不能诉诸通常意义上的逻辑判断,而只能诉诸自由意志。其根源不在于自然界,也不在于理智,而在于自由。

“我存在”,“我是我”作为意识的开端,意识之所以可能的条件,在知识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不但是全部知识学诸原理的根据和出发点,同时又是伦理学中的最高目标,是人和学者的最高使命——自身完全同一的最高追求。所以,它既是知识学的开端,又是知识学圆圈体系的终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