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

书籍:简明历史事件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25 10:16:38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293页(810字)

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反共内战、实行联共抗日的事件。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第十七路军,被蒋介石调至陕甘进攻红军,屡遭失败,伤亡很大,而蒋介石却不予补充。他们对蒋借内战消灭异己的做法十分不满,感到和红军作战没有前途,要求抗日的情绪日渐高涨。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杨虎城及其部队采取争取其抗日的政策,并取得显着效果。1936年上半年,红军与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之间实际上完全停止了敌对状态,在抗日的基础上实现了联合。但蒋介石坚持“剿共”政策。1936年10月蒋飞至西安,压迫张、杨继续“剿共”。

同时紧张部署“剿共”行动,集结重兵,准备向陕甘进发。12月4日,蒋再飞西安,逼迫张、杨服从“剿共”命令,进攻红军;否则就要将东北军、第十七路军分别调往福建和安徽,再借机搞掉。

12月7日,张学良痛哭陈词,再次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但遭蒋严词拒绝。

随后,蒋更加紧镇压西安学生的抗日救国运动。张学良遂与杨虎城密商,决定实行“兵谏”,迫蒋抗日。12月12日,张、杨下令在蒋的行辕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同时在西安逮捕蒋的军政要员陈诚等多人。

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救国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爆发后,引起国内外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响,国内形势异常错综复杂。中共中央冷静地分析了西安事变及其后的形势,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正确方针,并及时派出由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西安参加谈判。

代表团在西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2月2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次日蒋被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胜利,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内战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