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分裂
书籍:简明历史事件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25 10:25:29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第355页(567字)
公元1世纪佛教因教义上的分歧分裂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乘”即佛教所追求的解脱道路。“大乘”即宽广的解脱道路,“小乘”即狭窄的解脱道路。在贵霜帝国(1—3世纪)的迦腻色迦王统治时期(78—102)曾召集佛教高僧的第四次结集,意在统一对教义的不同理解,但未获结果,终于发生分裂。小乘佛教基本保持释迦牟尼的说教,而大乘佛教却接受外道思想,受到婆罗门教的影响。
例如,小乘佛教着重伦理教诲,不承认有创世主的神的存在,不拜偶像。而大乘则宣扬神异,将释迦牟尼也变为佛,并崇拜偶像(拜佛和菩萨等);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佛只指出修行的道路、途径。大乘则不仅主张自救,还可兼度他人,并造出了菩萨(积有多世功绩可入涅槃而又暂降尘世超度众生者);小乘认为人人可经修行进入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大乘则认为只要虔诚,人人皆可成佛;在哲学上,小乘主张“我空法有”,而大乘则主张“法我皆空”,不仅否定了主观存在的真实性,也否定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唯心主义体系更加彻底、完整而严密。小乘佛教反映奴隶制上升时期新兴奴隶主的要求,大乘佛教则反映没落时期奴隶主的利益,表明他们不敢面对现实,生前可以作恶万端,死时表示不再作恶即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分裂后大乘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以及朝鲜和日本,小乘则流行于东南亚一带。
上一篇:赫梯帝国的兴亡
下一篇:简明历史事件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