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岑纪功碑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91页(921字)
【简介】:
全称《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隷书。六行,行十字,东汉永和二年(137)八月立。碑在新疆巴里坤。淸雍正七年(1729)岳铭琪获石,移入将军府,十三年(1735)又移置城西北关帝庙前。乾隆二十三年(1758)裘日修得碑搨本,始显于世。据淸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四尺二寸,广一尺八寸五分。”翻刻本甚多。有新疆巴里坤刘氏本;山东济宁顾氏本;西安申兆定本等。上海《神州国光集》收入。艺苑眞赏社有影印本。《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收入。
【集评】:
淸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文笔叙事简古。字在篆隷之间,雄劲生辣,眞有率三千人擒王俘衆气象。”康有爲《广艺舟双楫》:“变圆爲方,削繁成简,遂成汉分”,“以篆笔作隷者”。
【赏析】:
东汉永和二年(137)八月,敦煌太守率领郡兵三千余人讨伐呼衍王,结果大胜,克敌全师。归郡之后,一边犒赏士卒,一边纪功勒石,这就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裴岑纪功碑》。每当看到这通碑石,我都要从灵府深处感谢裴太守的壮举,爲他们的胜利欢欣鼓舞,也许如果没有他们的壮举与胜利,我们的书法史就会缺少闪光的一页,后世的书法鑒赏家们就会缺少一个品味无极的审美对象。
谓其爲书法史上闪光的一页,乃因碑文的视觉造型非常奇特—点画以方折爲主,间掺篆笔婉曲,没有其后汉隷的明显波挑,富有一种刚猛含忍的内敛之力;结体外廓近似正方形,属于篆之长形向隷之扁形的过渡体段,内部构筑交配有序,端稳开张,引篆成隷,古意盎然。
至于说其爲妙味无极的审美对象,则是由于它的整体书法形象面目庄严、气势夺人—各字大小均衡,排位森密无乱,纵横皆成队列,一如淸人方朔所言:“雄劲生辣,眞有率三千人擒王俘衆气象”!用书法形象隐示战争场面,也许类似儿戱,但《裴岑纪功碑》却获得了一个成功的尝试。它那雄强气势,它那不故意鼓努的张力,正体现出书法风格美的应有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