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工艺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25页(840字)
商周时期随着纺织业的发展,染色也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
历史上传统所用的染料有矿物涂料赤铁矿(又名赭石)、朱砂(硫化汞)、石黄(分雌黄和雄黄,即三硫化二砷和硫化砷)、空青(又叫曾青、石绿,碱性碳酸铜)、石青(又名大青、扁青)、胡粉(碱性碳酸铅)、蜃灰等;植物染料有以下几种:靛蓝和茜草、紫草、红花、荩草、地黄、桅子、皂斗等。印染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浸染法,始于商周时期,后世一直沿用。为使染得的颜色浓艳,一般采用多次浸染的套色法,是把准备染色的丝麻主纱或织物分几次先后浸入溶有一种或多种不同色彩染料的容器内,从而得到某一颜色的不同深度的近似色或其他各种新的颜色;二、画绩法,是将调和的颜料涂在织物上,或涂一种颜色,或染绘各色而成图案花纹。此法商周时期即已采用;三、夹缬法,开始于秦汉时期,它是用木板或其他村料按照设计的图案雕镂成花版,把织物夹固于两块花版之中,在镂空处涂刷或注入色浆,即可印出花纹,也可在镂空处刷涂防染浆料,去版后浸染,而得到色地白花的织物;四、绞缬法,东晋时始使用,是用线把待印的织物紧紧地扎成或缝成各种花纹,再进行浸染的方法。
由于扎结部分染液不能正常渗透,拆除缝线后织物即可呈现出花纹。而且,因为纤维的毛细管作用,会形成带有多层次色晕,使纹样色调柔和,色彩浓淡变化丰富,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五、蜡缬法,源于秦汉之际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后逐渐流传至中原。
它是用蜡刀和竹签作工具,蘸取蜡液,在织物上绘画花纹图案,然后进行浸染的方法。由于蜡液具有防染作用,染后便成色地白花织物。此外又有介质印花,是唐代出现的新印染工艺。
它是以助剂为印染原料,不能直接印染,必须根据染料的性能进行浸染。
其法有三:碱剂印花、媒染剂印花、清除媒染剂印花。碱剂印花用的是石灰水和草木灰水混合液,媒染剂印浆则用的是明矾溶液和糊料。
这类印花工艺可以获取奇丽的丝光效果,如果选择与印浆具有相对特性的染料进行浸染,又可以获得各种色地的丝光印花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