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
书籍:中华古文明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91页(511字)
封建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宫殿,以廊庑围成院落,前沿建院门,后端为殿堂。整个院落建筑在夯土地基上。以后历代宫殿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成为长期延续的布局方式。
陕西岐山西周宫殿遗址,为两进四合院,沿中轴线设置屏(照壁)、门屋、前堂和后堂,左右廊庑围合。
东周时,宫殿外立双阙,有五重大门及外朝、治朝和内朝三座大殿。秦始皇在咸阳仿建六国宫殿,又在渭河以南建阿房宫,规模巨大。
西汉时长安有未央、长乐、建章诸宫,各有宫墙,主要宫门处建双阙,规模宏大。三国魏邺城、南朝建康、魏晋和北魏洛阳大致在宫城内设前朝、后寝,宫城北常有苑囿。唐长安有三座宫殿,即西内、东内和南内。其中大明宫和含元殿是古代建筑盛期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北宋汴梁和南宋临安宫殿均就旧时州衙改建,规模气势大不如唐。明北京宫内布局为前朝三大殿,后寝三大宫和御花园。
朝寝均由三殿组成,坐落在工字形石台上,存有宋金工字殿遗意。清代沿用。自秦汉以下,还建有较多离宫。
历代宫殿传承有序,有所增益,强调秩序和逻辑,以渲染皇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