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要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55页(954字)

李大钊着,1924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今收入《李大钊文集》。

在这部着作中,李大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锐利武器,对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一切旧史学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就历史学中许多重要问题,发表了创造性的见解。他认为,象史记、通鉴之类的古籍、文献,不是真正的历史,而仅是历史的记录,是研究历史所应重视和利用的史料,“历史不是只记过去事实的纪录,亦不是只记过去的政治事实的纪录。历史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的全人类生活,换句话说,历史是社会的变革。

再换句话说,历史是在不断的变革中的人生及为其产物的文化”(《李大钊文集》下册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12月版第720页)。

活的历史或“人类社会的变革”是不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在这个问题上,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多是不可知论者,而李大钊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自然界一样,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历史上活动的本体是人,人又是有思想、意识和感情的,因此,往往就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社会的变迁、沿革,完全是由人的思想动机所支配。只有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主张以经济为中心考察社会变革的原故,因为经济关系能如自然科学发见因果律,这样才把历史学提到科学的地位。李大钊进一步指出,全部中国历史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南“改作”“重写”。“改作”历史就是要求研究者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仅对于个别的、特殊的史实进行考察,加以确定、整理和记述,而且进一步探索事实的“理法”,即规律;不仅注重单个史实的特殊“理法”,而且还要进一步去研究许多事实之间的联系,求得它们的普遍形式、性质和规律。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概括就是历史学理论。针对学术界普遍轻视历史学理论研究,以及这门学问近乎空白的状况,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一书中,单辟章节讨论了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体系、历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他坚决主张进步的史学工作者应走出学院,使历史学成为广大劳动人民手中求解放的武器;历史学要给人民一种科学的态度,树立起脚踏实地的人生观,“乐天努进”,使人民觉悟到自身力量的伟大,引出“人亦人,感奋兴起的情绪”。

李大钊对上述问题的论述,廓清了笼罩史学界的迷雾,为无产阶级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指明了方向,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