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书籍:社会历史观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09:34:08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67页(932字)

克思写于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原文为德文。

首次发表于1852年5月在纽约出版的《革命》杂志第1期。1930年5月,上海江南书店出版了陈仲涛译的中文本,1940年8月,延安解放社出版了柯柏年译、吴黎平校本,书名《拿破仑第三政变记》,1954年收入《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集)时,篇名为《路易·波拿巴政变》。

中共中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的译文,收入1961年10月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1972年5月编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路易·波拿巴在1851年12月2日发动臭名昭着的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实行独裁统治,一些革命者产生了失望情绪。

为了认真总结1848年法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用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树立革命必胜信心,明确革命的任务和前途,迎接新的革命高潮,马克思写了这部着作。他运用唯物史观,特别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详细考察了法国资产阶级国家的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深刻分析了1848-1852年法国阶级斗争的几个基本阶段,科学地阐明了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原因、实质及其结局,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他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提出的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

马克思后来在《致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一封信中强调了这些结论,他写道:“如果你读一下我的《雾月十八日》的最后一章,你就会看到,我认为法国革命的下一次尝试再不应该象以前那样把官僚军事机器从一些人的手里转到另一些人的手里,而应该把它打碎,这正是大陆上任何一次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206页)。马克思于1851-1852年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部着作中,所达到的关于在无产阶级革命中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这一深刻的认识,不是根据纯粹的逻辑推理,而是通过对法国1848年到1851年革命阶级斗争的实际发展所作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而得出的。

列宁在1917年写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把马克思的这个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称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列宁选集》第3卷第194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