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经济思想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448页(3160字)
陈云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着名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杰出领导者之一。
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具体主持和领导经济工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实际出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思考,在许多重大经济决策方面提出了正确的意见和主张,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经济思想体系。
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是陈云经济思想的基本特色。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陈云就提出,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但搞经济建设必须搞清楚中国的基本国情,这就是,第一,人口多,消费量大,人均财富少;第二,农业比重大,对经济建设的规模有很大的约束力;第三,经济落后,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低。
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经济建设一定要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应该在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
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方面,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力求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速度。在建设规模方面,也一定要和国力相适应,这是稳定经济的重要条件。
一个基本的原则是,确定基本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从国家的财力物力出发,以国家可能运用的财力物力制约和控制基本建设规模的大小。要使投资总量及投资的分配方向符合原有生产能提供的物质总量及构成,同时,可能利用的外资及进口物资也要考虑进去。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把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一个核心和基本点。他强调,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为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而发展生产,全部计划安排都必须以此为基础。
要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建设规模。陈云提出,我们经济工作的一大方针,一是要使十亿人民有饭吃,二是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顾吃饭,吃光用光,国家没有希望。必须在保证有饭吃后,国家还有余力进行建设。
因此,饭不能吃得太差,但也不能吃得太好。这就是要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谋福利。
在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各方面的综合平衡,这是陈云经济思想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重点和特点。他强调指出,要重视研究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否则会造成不平衡和出现混乱状态。国民经济按比例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保持各方面的综合平衡,主要是要搞好财政、信贷和物资的综合平衡。
这“三大平衡”彼此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平衡。同时要注意,必须按短线搞平衡,这样才能有真正的综合平衡。这样,就可以做到,一是实现财政、信贷、外汇的平衡,从价值形态上制约建设规模;二是实现社会购买力的增加与消费品供应的增长相平衡,以消费品的可供量来制约工业劳动力的增长乃至建设规模;三是对重要物资的供应先保证生产,后保证建设;四是实现基本建设不单在年度之间要保持平衡,而且要瞻前顾后;五是以农业为基础安排建设,用农业的发展制约建设规模,防止经济建设脱离农民所能负担的程度。
在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方面,陈云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主张,比较早地认识和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也是陈云经济思想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陈云认为,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计划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的主体,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按照市场的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的范围内自由生产,作为对计划生产的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也应当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并允许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以作为对国家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这样,就形成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它包括作为主体的国家市场和在一定范围内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计划经济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市场调节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正是基于对市场作用的重要性的这种认识,陈云对过去人们普遍不太重视的流通和商业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他认为,商业工作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商业工作的基本职责是保证市场供应,实现供需的平衡。
要在保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物价政策,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讲求经济效果,注重经济效益,是陈云经济思想的又一特色。他认为,生产也好,建设也好,都要用尽可能少的投资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最大的经济效果,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和好的能满足社会和劳动者个人需要的产品。
他提出,经济效果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首先要讲求国民经济的宏观效果,做经济工作要有战略眼光,要算大账,使各个经济部门能够彼此协调地、按比例地发展,以求得宏观效果。同时,也要讲求微观效果,每个局部、每个企业单位、每个生产项目,都要考虑经济上的得失,讲究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陈云提出,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适当扩大省、市、自治区管理工业的权限;二是适当扩大企业主管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这其中包括国家和企业实行利润分成,中央和地方实行财政分成的制度。他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大锅饭”,它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下于公私合营。
他提出,在具体实施时,要讲究方法,一是步子要稳,不能要求过急,要“摸着石头过河”,二是改革必须经过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加以推广。他强调,社会主义企业必须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可以采取职工代表大会、店员代表会议等形式。要把民主管理和集中统一指挥结合起来,健全生产行政指挥系统,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企业党委要集中精力处理重大问题,把党管好。
在产业结构方面,陈云认为,由于农业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基础部门和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
农业的发展要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发展农业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注意因地制宜,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在工业布局上,必须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使目前利益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从全国着眼,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结合。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应该首先从全国范围开始,然后再考虑到协作区以至一些有条件的省和自治区。
要正确处理大中小企业的关系,主张把多数企业分散布置在中小城镇和新矿区。为了适应建设需要,要多建和先建中、小型企业。
在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陈云认为,我国资金不足,可以借外债进来,引进我们有用的技术,也是必要的。要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的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陈云还指出,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问题上,要把国内和国外、局部和全局、目前和长远结合起来,权衡利弊,统筹考虑,从总体上把握好借、用、还三个环节。
利用外资引进项目的决策要慎重,要着眼于提高生产能力,要听取专家的意见,要集体研究,反复比较,择优选用。
参考文献:
陈云,1984,《陈云文选》(1949~1956年),人民出版社。
陈云,1986,《陈云文选》(1956~1985年),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