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686页(3817字)
芝加哥学派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并推崇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所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派。
它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享利·西蒙斯(Henry C.Simons)、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乔治·施蒂格勒(George Stigler)。其中,奈特被看成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西蒙斯则是该学派早期的最重要代表之一。当时在美国,凡是真正了解和拥护经济自由主义的青年经济学家,几乎无一不是奈特的学生,而西蒙斯是这些学生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哈耶克、弗里德曼、施蒂格勒是二战后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在经济自由主义和货币理论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在西方经济学界有重要影响,并先后于1974年、1976年和1982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1)实证的分析方法。就理论分析来说,芝加哥学派始终主张采用实证主义的分析方法。奈特和弗里德曼在有关论着中曾经多次论述过实证分析方法。
就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来说,奈特更注重实证研究。他认为,经济学不是对于历史进行描述的那种描述性科学,而是通过概括性程度相当高的一些概念和原则来说明经济运行的实证性科学。作为经济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的纯粹原则并不具有历史的或规范的涵义。例如,最大化原则就是这些纯粹原则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并且是实证性的。
如果说它在经济学中也具有某种规范性涵义,那么这种规范性涵义也只能是这样,即经济活动应该有效率地经营。同时,奈特也认为,经济理论分析应该以实际经验为根据。据他的看法,从亚当·斯密(Adam Smith)到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理论都不是纯理论的分析,它们在进行纯理论分析的同时,还企图告诉人们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奈特说,离开现实的纯理论分析不过是“没有肉的骨头”,对于人们没有什么用处。
他竭力证明,经济理论不仅是抽象的,而且也是实际的。由于数理经济学过于抽象,并且往往脱离实际,因此,对于数理经济学他始终比较疏远。
弗里德曼对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作了详细地论述。据他的观点,实证经济学类似于自然科学,尤其是像物理科学一样。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实际经济情况“是什么”,它不回答关于“我们应该如何”这一类问题。
这也就是说,它在原则上不涉及任何特殊的伦理道德观念,不采用规范性价值判断标准。实证经济学的任务是要提出一个一般理论体系或创立一种能够对于现象作出正确预测的理论或假说,用以预测客观变化过程的结果。
(2)货币理论。
芝加哥学派在经济理论上有两个明显的传统,一是重视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二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芝加哥学派始终认为货币在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劳夫林(James Lawrence Laugnlin)提出了一种和当时流行的货币理论不相同的货币理论。
费雪(Irving Fisher)把货币流通量看成是价格水平惟一的决定因素;相反,劳夫林则认为,货币供给量和需求量、商品生产成本和商品需求量等因素共同决定价格水平。
并且,在上述决定因素不发生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能够使价格水平始终保持稳定。奈特和西蒙斯同样也很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他们认为,价格水平与货币流通量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赖关系,但是价格水平不能单独用货币流通量来解释,因为货币流通速度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在奈特和西蒙斯看来,处于急剧变动中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决定价格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
弗里德曼创立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这种理论是一种不同于早期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货币理论的“名义收入货币理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代表总财富的长期的或已成为惯例的持久收入,一般说来,货币需求是比较稳定的。另外,经济波动的根源是货币数量的变动。
从货币数量的改变到这一改变实际上发生作用,这两者在时间上有一个间隔或叫滞后(延迟),这个时滞或长或短,差别很大。因此,人们企图通过货币数量的短期调整以求消除波动的作法必然落空。
要稳定经济,只能实行一种稳定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使货币供给量按照固定不变的比率逐年增长。
(3)经济自由主义。
总的来说,芝加哥学派所倡导的自由主义思想,不仅是经济上的自由主义,而且也包括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它强调自由,并且把自由作为最终目标;它强调个人,并且把个人作为社会的最后实体。
就国内经济方面来说,它推崇经济自由放任,并将自由放任看成是尽可能地减少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从而扩大个人作用的一个手段。就国际经济关系来说,它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并将自由贸易视为世界各国之间建立“和平民主”关系的手段。在政治事务上,它致力于促进代议政体和议会制度的发展,竭力主张削弱国家的无上权力和保护个人自由权力。
就经济方面而论,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是,如何协调社会上所有人的经济活动,一般说来,仅有两个方法可以选择。
一个是包括使用强制手段的中央指挥,另一个是个人自愿的结合——市场的方法。自由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把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普遍依存关系与个人自由结合起来。
在经济活动中,只要交易的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交易就可以进行。根据弗里德曼的说法,这种不需要使用强制手段进行协调,而是以自愿交换为基础的社会,就是“竞争的资本主义”。
芝加哥学派极力主张通过竞争性市场来组织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他们赞赏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他们认为,除了自由竞争的市场以外,人类社会还没有发现别的方法能够非强制性的将个人经济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效率的社会生产,只能在自由竞争市场上通过私人企业来进行,通过自由竞争市场,社会能够将稀缺的生产资源分配于人们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生产上去,完全竞争使个人和社会都取得最大的福利与满足。
(4)利润理论。
20世纪初期,关于利润存在的原因有两个有名的观点。其一是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创新理论”,其二就是奈特的“不确定”理论。奈特认为,应该将企业家敢冒风险经营企业的才能与企业家所支配的资本区别开来,只有将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来对待,人们才能找到利润的来源。
奈特将利润存在的原因看成是由于企业家所面临的未来变化中有些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或者说,企业家之所以获得利润,是由于他们敢于对付那些可能出现的并且带有不确定性的变化。奈特将企业家经营生产所遇到的变化分为两种:一种是事先可以加以估计的变化,另一种是事先无法加以估计的变化。
他将前者称作风险,把后者称作“不确定性”。他认为如果企业家在经营中仅仅遇到估计到的风险,那么在自由竞争中,这种变化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会通过竞争而变成形式固定的“保险”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既不会产生利润也没有亏损。但事实上,事先预期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常常是不一致的,许多变化都无法预料到。
无法预料的变化即是奈特所谓的不确定性,据称,就是这种“不确定性”为利润的存在提供了根据。
参考文献: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1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罗节礼主编,1989,《现代西方主要经济思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弗里德曼,1981,《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
胡寄窗,1989,《一八七〇年以来的西方经济学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布赖恩·摩根着,1995,《货币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商务印书馆。
M.Friedman,1956,The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J.Robinson,1971,Economic Heresies,London,Macmillan.
Gordon,1982,Milton Friedman’s Monetary Framework,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London.
M.Friedman,1984,Microeconomic Policy Analysis,McGraw-Hill Inc.,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