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
书籍: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8页(633字)
本世纪30年代由经济学家罗伯特逊(D.H.Robertson)提出、50年代经诺克斯(Nurkse)进一步补充和发展的论述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学说。
认为,19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各国按比较成本规律进行国际贸易,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增加了产量;通过交换,各国都得到多于自己生产的消费量。这是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
另一方面,对外贸易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转换过程把经济增长传递到国内各个经济部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
6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对外贸易的动态利益:(1)出口扩大意味着进口能力的提高,进口中的资本货物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2)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内的投资流向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其中进行专业化生产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3)规模经济利益。(4)出口扩大会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5)出口的不断扩大会鼓励外国资本的流入。(6)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会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诺克斯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学说,只适用于19世纪。其主要论据是英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带动了新兴国家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等国家的经济发展。
到了20世纪,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一学说不再适用。60年代以后,随着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出口导向型而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以后,这一学说再度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