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出口国政府联合委员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当代国际贸易与金融大辞典》第173页(736字)

原料输出国组织。

1967年6月,智利、秘鲁、赞比亚和扎伊尔四国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会议,决定成立铜出口国政府联合委员会。1968年5月上述四国在巴黎签署协定,正式成立了该组织。1975年11月印度尼亚西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和南斯拉夫为联系国。总部设在巴黎附近小镇纳伊(Neuilly)。1980年委员会五国的铜产量267.2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9%。

联合委员会协调成员国有关铜的生产和出口等方面的政策,促进生产扩大和出口收入的增加,增加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资金。部长级会议为该委员会最高权力机构,成员国各派一名部长组成,每年至少开会一次。

其职责为制订政策、协调各国的行为等。理事会由成员国各派2名代表组成,在部长级会议指导下工作。

另设有铜情报局,负责提供有关铜的市场供求情况,交换有关铜的开采和利用方面的技术情报。联合委员会成立之后,多次举行会议,统一立场,协调政策。

197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委员会在智利圣地亚哥举行的部长级特别会议上,谴责了美国肯尼科特铜业公司对智利的经济掠夺和对智利主权的侵犯。委员会大力推动铜矿国有化,接收外国铜矿公司的股份,取消其开采权,保卫了铜矿资源,维护了成员国的出口收入。当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时,智利、秘鲁、扎伊尔和赞比亚宣布从12月起削减铜出口10%,1975年2月又一致同意再减5%,以制止国际市场上铜价继续下跌。

1980年7月该委员会在赞比亚卢萨卡举行第16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建立技术专利银行,培训人员,转让、交换技术等决议。

1982年7月,在利举行第18次部长级会议,决定采取联合行动,提高国际市场铜的价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