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瘤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196页(1408字)
将骨髓瘤细胞和免疫淋巴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能分泌高度纯一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技术。
动物受特定抗原刺激后,可产生免疫反应,大量免疫淋巴细胞分泌多种多样的抗体,针对特定抗原发生作用。产生的抗体种类繁多,可达成千上万种。一种抗原可带有若干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可为几千种抗体所识别。因此,很难制取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一种专一抗体。
这就使体液抗体在免疫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长期以后,免疫学家即试图制造和分离出能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发生专一反应的纯一抗体。
科勒和米尔斯廷于1975年发明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终于使制备纯一抗体的难题获得了解决。杂交瘤技术是由细胞融合技术发展而来。
抗体是由免疫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球蛋白,各个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各不相同。因而,要获得一种纯一的抗体只有从一个B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群制取。
然而,B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长期存活,分裂2、3次即要死亡,因而无法得到由一个淋巴细胞的后代细胞群(克隆)分泌的大量抗体。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无限繁衍的特性。
免疫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这种杂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特性,既能象B淋巴细胞一样分泌抗体,又能象骨髓瘤细胞一样无限增殖,从而成了分泌抗体的“永生细胞”。
科勒和米尔斯廷基于这一原理,成功地发明了交瘤技术。
制造杂交瘤的基本方法是,先用某种抗原免疫小鼠,制取小鼠的脾细胞(即B淋巴细胞),此时的脾细胞分泌的抗体对该抗原有识别作用。然后将脾细胞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通过选择培养液(HAT)的选择培养,筛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分离出了杂交瘤细胞。
经抗体检测合格后,进行克隆化培养,由单个杂交瘤细胞繁殖出克隆细胞群(单克隆)。最后,再将克隆化细胞扩大培养或接种到小鼠体内繁殖,即可从培养液或小鼠血清和腹水中制取单抗隆抗体。这种抗体即是针对某一抗原的高度纯一的单克隆抗体,与其它抗原无交叉反应。
单克隆抗体不仅在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亦极为广泛。在医学中,单克隆抗体已用于疾病的诊断,其优点是诊断准确,无交叉反应。例如,单克隆抗体诊断乙型肝炎及潜伏的乙型肝炎病毒,则很少发生假阴性的漏诊。
单克隆抗体还可作为治疗疾病的药物载体。单克隆抗体对靶组织有专一亲和性,故在体内有特异定位分布的特点。
把抗肿瘤药物和抗某种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则可使药物在体内有选择地集中向该肿瘤细胞攻击,只杀灭靶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大大减轻了抗癌药物的副作用。因此,载药单克隆抗体有“生物导弹”之称。目前制做的单克隆抗体多为鼠——鼠型,对人来说属异种蛋白质,因此难于用于治疗。为了解决人体对异种单克隆抗体蛋白的排异作用,学者们正努力研制人——人型单克隆抗体,以利于大量应用于治疗疾病。
根据B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制做成功的原理,学者们又创建了T细胞杂交瘤技术,以制造淋巴因子。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亦称淋巴毒,对细胞性抗原有杀灭作用,因而对细菌性疾病和肿瘤的治疗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