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规划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467页(646字)
是一种在多目标决策中化多目标问题为单目标问题的方法。
有的多目标最优化问题,对每一个目标fi(x)预先确定了一个希望达到的目的值fi*,要求所有的目标和相应的目的值尽可能接近。这时可采用下列评价函数:,要求它达到极小值。这种问题叫作“目的规划”问题。
如果对其中不同的目的值重视程度不一样,也可以加权系数:,当然还可以不采用上述二次型的评价函数,而采用极小化极大值的方法,也就是让评价函数U(x)=max|fi(x)-fi*|(1≤i≤p),取极小值,这个评价函数也可加权:
U(x)=maxλi|fi(x)-fi*|(1≤i≤p)
有时候,我们把目的值取为各个目标分别可达到的最优值(例如最小值):。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理想点:,它是各目标的最优值的总体,一般不大可能使各目标同时达到各自的最优值。
如果我们用F(x)=〔f1(x),,f2(x)…,fp(x)〕T表示各目标函数值的向量,那么定义一个模:U(x)=‖F(x)-F0‖,要求它最小。
模的定义方式不同,得出的最优解也不同。一般定义模,其中J=2用得最多,这时模就是欧氏空间中的距离。
要求模最小就是找解的相应目标值与理想点距离最近。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