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戏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845页(336字)

古代百戏之一,后发展为一种戏曲形式。

源于公元前12世纪西周穆王时,据《列子·汤问》载:有工匠偃师,制作一倡优,相携谒见穆王。偃师牵动有关部位,能有节奏的歌唱,按节拍跳舞,“千变万化,唯意所适”,完全如人。打开来看,全是革、木、胶、漆所制。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傀儡子》说,起于汉高祖时,高祖被围于城,陈平造木偶人,“运机关,舞于陴间”,匈奴阏氏见后恐单于攻下城后,必纳妇女,于是退军。

“后乐家翻为戏”。唐朝四川有“弄假妇人”,当为此类表演,盛行于宣宗大中间(847-860)。宋代傀儡戏空前繁荣,已细分许多种类,如悬丝傀儡、杖头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元代称“窟儡”,更有群偶演出的节目。

以后历代流传,不断发展。

上一篇:脱文 下一篇: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