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剑桥增长模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61页(853字)

一种说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所需条件的模型。

20世纪5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N.卡尔多和L.帕西内蒂等人提出。这一模型是对哈罗德-多模型的发展。

它的特点在于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收入分配中利润与工资相对份额的变动所引起的储蓄率变动作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并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利润与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变化。

新剑桥增长模型可以写为:

在上式中,G代表增长率,S代表储蓄率,C代 表资本-产出比率,分别为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份额,Sp和Sw分别为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从上式中看出,S取决于、Sp和Sw。假定Sp和Sw是既定的,而且,Sp>Sw。这样,储蓄率(S)就取决于越大,S越大。

由此可以看出,要使经济有较快的增长,S就要增加,而只有#增加,即利润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增加时,S才能增加。因此,经济增长的条件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利润所占的份额相对增加,和工资所占的份额相对减少。新剑桥增长模型还提出了另一个说明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变动规律的公式:

在上式中,Sp>Sw,Sp-Sw>0,所以,#与#按同方向变动,#为利润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为投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投资率。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引起投资率提高,而投资率提高,利润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加大。

所以,经济增长引起的收入分配变动的格局是不利于工资收入者而有利于利润收入者。这一结论与新古典增长模型关于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变动的趋势是有利于工资收入者而不利于利润收入者的结论相反。新剑桥学派的这一理论证明了,经济增长加剧了资本主义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局面。参见"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