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效应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397页(578字)
不平衡发展(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发展经济学先驱人物之一赫尔希曼提出。
他认为,以“大推进”论为代表的平衡发展(增长)理论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优先发展某些部门,由它们来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以实现“不平衡发展(增长)”。如何选择优先发展的部门呢?他指出,应当根据部门或投资项目联系效应的大小来确定。联系效应分为“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
前向联系指一部门或投资项目与购买它的产出的部门或投资项目的联系,后向联系指一部门或投资项目与供给它的投入的部门或投资项目的联系。例如,钢铁工业的前向联系是与汽车工业的联系,其后向联系是与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联系。
一般来说,初级产业部门联系效应小,制造业部门联系效应大,因此,应当从制造业部门中选择联系效应最强的行业优先发展。约托波洛斯(Yotopoulos,P.)和纽金特(Nugent,I.)依据投入-产出表提出计算联系效应的公式。
直接后向联系效应公式为Lbj=∑aij,式中Lbj为后向联系指数,aij为投入-产出系数。直接前向联系效应公式为Lfi=∑Xij/Zi,式中Lfi是第i个工业的前向联系指数,Xij是每个j工业用户购买第i工业部门的产量,Zi是供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的商品i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