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949页(534字)
依附论学派代表人物大卫·斯莱特通过对广大前殖民地国家区域开发过程的研究,将不发达国家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分为4个阶段:①前殖民地阶段(1880年以前)。
以区际间发展中的交易网络为特征,虽然当时区域间以及区域内的贸易总额都很小,但是前殖民地与前资本主义有了某种程度的内部联系和相互依赖。②殖民主义入侵阶段(1880~1919年)。殖民主义入侵所造成的对殖民地领土的瓜分本身就导致了“空间的分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飞地经济。③殖民地形成和扩张阶段(20世纪20~50年代)。
殖民地资本主义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发展,农产品出口到越来越多的地方,公路运输也得到了发展,并为殖民主义打开了更多的区域。④“新殖民地”阶段(50年代以后)。
这一阶段,已经取得政治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仍然被看做是“新殖民地”,它们在经济上仍依赖于一系列都市,从殖民地时期沿袭下来的空间结构仍然没有改变。而且,致力于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港口和主要城市的商业活动。
这说明,它们与国际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只有那些完全脱离资本主义体系的国家,原先的空间分割才有可能被一种新的空间结构所代替,区际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交换才能逐渐形成并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