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毁灭
书籍:西方经济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10页(657字)
“创造性毁灭”这个概念是由熊彼特在其“创新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创造性毁灭过程意指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从内部不断发生变化,以破坏旧的体制,而创造一个新的体制。
在研究经济发展时,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增长,而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一切改变或替代传统方式和打破原来均衡状态的内部变革,它不再是原有传统过程的重复和继续,而是一种跳跃,对传统过程的替代。经济发展强调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观念的更新,社会制度的进步与创新以及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和方法,它从来不是静止的。
他借用生物学上的术语,将那种“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新的结构”的这种过程,称为创造性毁灭,并认为“这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所以,“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了这些特征,也就没有资本主义。
“创造性的毁灭的过程”是对创新作用的概述。创新往往被仿效,形成高潮;创新相继出现,创新和模仿也相继出现高潮。创新好似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它造成了毁灭,即对旧的过程的破坏,但它又是创造性的,因为有了创新,经济才能前进,且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在就业方面和社会福利方面,都是创造性大于毁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