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葛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27页(836字)
【生卒】:1911—
【介绍】:
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925年潜心于文学创作,1927年参加革命恐怖活动。代表作《香卡儿一生》(2卷,1941-1944),开现代印地语心理小说的先河。1943年起陆续编选了4部《七星》诗集(1943-1978),使现代印地诗歌发生了一个新的转折,形成“新诗派”。他创办的文学杂志《象征》给印度现代文学创作和评论带来了现代意识,扶植了一批文学家。《冬夜》是他的一首重要作品。他认为,只有丑陋残缺才是真实的形成,因而把幽香媚人的冬夜描绘成千疮百孔的令人窒息的画面。其诗歌的实验性的另一特征是情欲意象的采用,如《感觉》用“山峰”、“深谷”来刻画绽开欢笑的双唇。
《青草上的瞬间》(1949)、《疯狂的猎人》(1954)、《蹂躏的彩虹》(1957)、《光辉的怜悯》(1959)、《庭院的门槛》(1961,获印度文学院奖)等诗集,是他创作的黄金阶段的作品,标志着他的诗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们不仅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且加强对自我意识的哲理探索;在艺术上则注重创造新的象征、新的意象,以表达深刻的内涵,如青草象征朴实生活,金鱼象征生存,毒蛇象征现代机械文明。在《金鱼》一诗中,以气喘吁吁的“鱼”,到绳索上跳舞的“我”的意象群,给人一种紧张感、挣扎感和危机感,也是诗人所揭示的生存本质。阿葛叶的生活和创作始终在印度与西方文化生活环境中徘徊,但更倾向于印度教。
他厌恶现代文明的嚣闹,呼唤印度的宁静,认为印度教的虚无包含着绝对的真理。其他作品还有通过4个人物的叙述、从各自侧面揭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待性欲、爱情和婚姻的态度的长篇小说《江心岛屿》(1951)、《陌生人》(1961),短篇小说集《逃亡者》(1948)、《好奇》(1965),还着有十几部文学评论专着,探讨新的美学价值、作家创作机因和大众文化的传播。印度评论界称他为“20世纪印度尊严历史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