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21页(1348字)

【生卒】:1871—1945

【介绍】:

法国人。

生于地中海滨塞特市。父亲是海关官员,母亲出身于意大利贵族世家。16岁时写出两部短小剧作。中学毕业后进蒙彼利埃大学法学院,开始显露写诗的才华,仅1888和1889年两年,他创作的诗歌就达百首以上,他特别爱好象征派诗歌,是拉梅门下的青年隽才。

1892年从法学院毕业前后,他思想起了剧烈的变化,曾放弃诗歌和爱情,沉湎于形而上学的冥思和抽象的推理。1894年写成着名散文作品《与台斯特先生促膝夜谈》。

后以台斯特为主人公写过几篇散文作品,汇编成《台斯特先生》,于1927年发表。作者不注意描绘人物的外貌,而着力勾画人物的精神状态。

瓦莱里于1894年定居巴黎。从1895年起在国防部任文稿起草人达5年之久。这期间主要作品是着力探讨人的精神活动规律的论文《达·芬奇方法引论》和1897年写的《德国的征服》、《军事艺术》及1898年写的《语义学分析》等论文。1900年他进入哈瓦斯通讯社,任通讯社主持人勒贝的私人秘书达20年。

1920年出版的《旧诗集存》是瓦莱里早期诗作的选集,以富有音乐性的诗句和象征的意境,抒发梦境和默想。他曾于1912年动笔,用5年时间写成长达500余行的诗作《年轻的命运女神》,原为《旧诗集存》的序曲,后来单独发表。

全诗描写一个意识在一夜之间的活动和变化。

这首长诗晦涩难解,但一般西方评论家却因其再现了微妙而不可捉摸的心理“过渡”,描绘了人的精神生活,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一年,他又发表重要诗作《海滨墓园》,这是瓦莱里诗歌创作中的高峰。瓦莱里自己称:有一阵他心里老是回荡着一种六行十音节而没有内容的节奏,然后倾注了他平生的思想与感情,联系了少年时代的活动和家乡墓园所在的地中海海边的风光。

通过长期的辛勤酝酿,在各节之间的意象和思路上作了种种对比和呼应,与乐曲和建筑的结构相当,最后完成了《海滨墓园》这首诗。1921年3月,瓦莱里在《知识》杂志举办的选举中当选为当代最杰出的诗人。

翌年发表《幻美集》,其中大部分诗篇表达诗人玄虚的思考和空灵的抒情,较之《旧诗集存》更能代表瓦莱里诗歌的独特风格。

瓦莱里在晚期的诗里,经常表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则。《海滨墓园》的主旨就是建立在“绝对”的静止和人生的变易这两个题旨的对立上,而结论是人生并无智性的纯粹,人死后并无个人的存在,因此肯定现时,肯定介入生活。他不赞成自由诗体,而讲究诗的格律,他的十四行诗在艺术上尤其精湛。

他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赢得不少荣誉:1924年他当选为笔会主席,1925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938年获国家四级荣誉勋章。20至40年代,他曾去许多国家讲学。

除诗歌之外,他还从事学术工作和评论工作,曾撰写哲学、政治、经济、神学等方面的许多文章和着作:《论斯丹达尔》(1927)、《智慧刍议》(1929)、《纵观目前世界》(1931)、《诗学引论》(1937)等等。

从1924至1944年先后出版《杂文集》5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瓦莱里留居在沦陷的法国,但他坚决不同占领者来往。他是1942年联名抗议德冠破坏巴黎古建筑区的参加者。

1945年希特勒德国投降后,瓦莱里于7月20日病逝,戴高乐坚持为他举行了国葬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