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70页(884字)
【生卒】:1891—1937
【介绍】:
意大利文艺理论家。
生于撒丁岛。毕业于都灵大学,领导过都灵的工人运动,1921年成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1926年遭到法西斯政权逮捕,被判处20年监禁,1937年病逝于狱中。
葛兰西作为革命政治家,既是活动家也是理论家,在其不长的一生中写下大量着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上卓有建树,具有国际影响。他结合意大利的历史与现状,通过论述人文主义、马基雅利学说、克罗齐思想、民族复兴运动、南方问题,阐明国家政权与社会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他特别注重研究上层建筑领域的阶级冲突与斗争,强调意识形态和文化因素对于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影响,其主要观点见于《狱中札记》(1975)。
葛兰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文学从理论上和现象上进行精辟的论述,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意大利的运用与发展。他批判克罗齐的“直觉即艺术”的唯心主义观念,认为文学艺术是历史的产物,是特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观念的艺术体现。但同时也认为文艺不是政治说教的工具,艺术创作是作家的专业性活动,应当是自由和独立的,不应受到官僚机构的干涉。他认为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体,强调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作家的任何艺术技巧尝试都有其客观的必然原因。
他主张文艺批评的任务是研究作品与作家的世界观和某社会集团的关系,探讨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他对但丁、马基雅维利、曼佐尼、皮兰德娄等意大利作家的独特的评价,曾经在50年代引起热烈的争论;对于世界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等也很有创见;对于流行报刊连载小说、科幻小说的现象所做的解释涉及到接受美学的新课题。
他对于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学有着理想的设计,指出无产阶级在完成夺取政权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也要建立自己的新文化与新文学,创造“民族的人民的文学”;新文学的作家应当成为“人民的组成部分”,理解人民,表达人民的愿望与情感,并承担起“民族的教育者”的职责。葛兰西论文学的着作主要有《狱中书简》(1947)和《文学与民族生活》(1950)。其全部作品汇集成5卷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