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形而上学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233页(772字)

(1)“形而上学”这一术语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它用以指称亚里士多德哲学遗产之一部分,其字面意思是“物理学之后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本人根据自己的信念把他的哲学学说这一最重要的篇章叫做“第一哲学”,这一篇章所研究的仿佛是所有科学都无法回避的一切存在物之不变的最高本源,这个本源是感觉器官所不能及的,而只能在思辨上领会。在以后的哲学中,“形而上学”这个术语就是在这一意义上被使用的。在中世纪的哲学中,形而上学充当了神学的哲学论据而服务于神学。

大约自16世纪以来,除“形而上学”这一术语外,还采用了具有同样含义的术语“本体论”。17世纪,在笛卡儿、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和其他一些哲学家那里,形而上学还同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到18世纪,特别是在沃尔夫和其他哲学家的本体论中,这种联系就失去了。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正是在后一含义上广泛地使用了“形而上学”这个术语。(2)近代把形而上学理解为反辩证的思维方法,理解为认识中的片面性的结果。

这种思维方法把事物和现象看作是不变的和互不联系的,否认内在矛盾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根源。这种思维方法在历史上是由下述一些原因造成的:在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哲学知识从整体上、从运动发展上考察自然界,而后来,由于科学的深化和分类,便把自然界分解为一系列孤立的领域,脱离它们的相互联系来进行考察。首先把“形而上学”这一术语用在“反辩证法”这一意义上的是黑格尔,他指出,过去的形而上学通常都是为反辩证法而创立的。这就使“形而上学”这个术语的两个不同意义接近起来。

克思和恩格斯对科学材料和社会发展材料作了概括,指出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并把它同唯物辩证法对立起来。列宁指出:把认识过程的任何方面和任何一点绝对化,都带有形而上学的性质。

上一篇:形式化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