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略,A.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拉美文学辞典》第130页(1178字)
【生卒】:1781—1865
【介绍】:
委内瑞拉着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和语言学家,西班牙语美洲新古典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拉美启蒙文化的一代宗师。
生于加拉加斯。从小受过严格的拉丁语、哲学、神学和法律教育。早年研究过西班牙和希腊文化,并翻译贺拉斯,维吉尔等人的作品。
1808年创办委内瑞拉第一份报纸《委内瑞拉时报》,后编辑了《美洲丛刊》(1823)和《美洲文集》(1826)等杂志。
还应智利政府邀请主编官方报刊《阿劳科人》(1829)。曾作为西蒙·玻利瓦尔的助手到英国伦敦,在那里结识了许多西班牙流亡者、美洲作家及着名文化人士,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
虽然生活清苦,但他勤奋学习,阅读了大量书籍,使他的新古典主义思想中又溶进了浪漫主义成份。此间发表了他最着名的诗篇《致诗神》(1823)和《致热带地区农艺的颂歌》(1826)。前者以热烈奔放的情感歌颂了美洲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立战争的光辉历史,表现了一种新的美洲精神。
后者则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把人类劳动视为最高尚的东西。
他号召人们去从事农村的开发,捍卫和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国家主人。这两部作品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美洲文化独立宣言,代表了新古典主义诗歌创作的巅峰,为拉丁美洲诗坛开辟了新的领域。
艺术上极有特色:交叉使用明喻、隐喻和拟人的手法,使作品形象鲜明,多姿多色,生动自然,极富感染力。1843年写的诗歌《为大众祈祷》是受雨果的启发而作的。溶进了作者许多生活的细节,抒发了他对风烛残年、末日将近之时的感受,被评论家们称为“青出于蓝”的杰作。他曾与流亡智利的阿根廷作家萨米恩托发生过一场有关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论战,对拉美思想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贝略在传播启蒙文化方面更有着重大的贡献。他亲自创建智利大学,培养了一批人材,为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还为智利起草了《民法》,1855年在议会通过,沿用至今,被认为美洲最早的优秀法典之一。一生中译作颇丰,从德国民间史诗《尼贝龙根之歌》到意大利传奇叙事诗《热恋的罗兰》,从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到浪漫主义大师拜伦和雨果,他都有涉猎。他在语言学方面也成绩斐然,1847年发表的《西班牙语语法》体系完整,成功地维护了西班牙语的纯洁和统一,并影响到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鉴于他对西班牙语文化所做出的贡献,西班牙皇家语言学院在1861年授予他名誉院士称号。主要作品还有:诗歌《疫苗的颂歌》、《阿纳乌科颂》、《船歌》、《埃格罗加》、《巴伊伦胜利的颂歌》、《我的意愿》、《教堂烈火》(1841),诗剧《得到安慰的委内瑞拉》,语言学着作《西班牙语正音和韵律准则》(1835)、《拉丁文语法》(1846)、《“熙德之歌”译注》以及法学着作《人权原则》(1832)和《国际法原则》(184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