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563页(1122字)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是科学劳动者为了一定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等,在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或特定条件下考察对象的一种方法。从16、17世纪实验方法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手段以来,各门自然科学都以实验来奠定自己的基础,以它为发展的生命。实验方法同观察方法一样,也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得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同时又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科学假说和理论的实践基础。
由于自然界的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纠缠在一起。运用实验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各种变革和控制,纯化或简化自然现象,使其摆脱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显出真实面目。在科学实验中,人们可以利用各种实验手段,创造出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出现或难以出现的特殊条件,如超高温、超高压、超低温、超真空等等。
在这种强化的特殊条件下,人们可以发现许多前所未知的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或不易遇到的新事实。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现象,往往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无法对其反复观察。
而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人们可以使观察对象重复出现,这样既有利于进行长期研究,又有利于对以往的实验结果加以核对。由此可见,实验方法是在变革自然中认识自然,所以,它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揭示自然界的内在规律。构成科学实验的要素有三,即实验者、实验手段和实验对象。实验者是从事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人员,他们作为认识的主体,是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首要的、最活跃的要素,实验者科学知识的多少和实验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水平。
实验手段是把实验者的作用传递到实验对象中去并获得有关信息的各种仪器、工具的总和。它作为实验者与实验对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物”,是人的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的延长。实验仪器是科学实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环节。
实验对象是自然客体的一个片断,是无穷认识客体中的一小部分,并且往往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部分。实验对象可以是自然状态的,也可以是人为加工过的。实验者、实验手段和实验对象这三个要素,只有合理匹配,结合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才能进行有效的实验活动。
在现代实验规模日益扩大,实验条件日益复杂,实验的社会化程度愈来愈高的情况下,如何形成合理的实验结构,对提高实验效率,进行富有成效的实验探索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实验方法的种类日益增多。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把实验方法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实验所揭示的客体的不同内容,实验可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和结构分析实验;按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把实验分为析因实验、对照实验和中间实验等等。
按实验的性质及目的,可以把实验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