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瓜分波兰

书籍:法国大革命史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16 20:42:10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法国大革命史词典》第16页(1482字)

以俄国为主,俄、普、奥三国既争夺又勾结,共同宰割和灭亡波兰的侵略活动。

1763年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三世死。1764年俄国在普鲁士赞同下扶立亲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为波兰国王。1766年俄国借口保护波兰境内东正教徒、新教徒,使之与天主教徒享有平等权利,武装入侵波兰;由俄国负责保障波兰“根本法”不得改变,即维持国王非继承制,实行选举制;议会自由否决权原则。部分波兰贵族不满俄国奴役,建立巴尔同盟,遭俄军武力镇压。

1772年8月5日,俄、普、奥在彼得堡签订三个双边条约,第一次瓜分波兰。俄国兼并西德维纳河右岸和第涅伯河流域大片土地,即部分白俄罗斯和部分拉脱维亚,共9·2万平方公里;普鲁士兼并瓦尔米亚、波莫瑞省(格但斯克除外)、海尔姆诺省(托伦除外)、凡鲍克省、大波兰部分地区,共3.6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兼并克拉科夫省和包括利沃夫在内的一部分西乌克兰等地,共8.3万平方公里。

1787年俄土战争再起,1788年爆发俄瑞(典)战争。以科旺泰为首的波兰爱国党于1788年推动召开新的国会,史称“四年国会”(1788—1792年),着手实行改革,1791年5月3日制订宪法,史称“五·三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废除国王选举制和议会自由否决权,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孱弱和无政府状态。法国革命爆发后,普、奥为干涉法国而互相接近,1790年俄瑞战争结束,1791年俄土战争结束。国际形势于波兰不利。波兰反动贵族组成塔尔哥维茨同盟,勾结俄国,引狼入室。1792年5月,10万俄军入侵波兰。

“四年国会”和“五·三宪法”被废除。1793年1月,俄、普乘奥地利对法战争失利,将它抛开,双方在彼得堡签订条约,第二次瓜分波兰。

俄国兼并包括明斯克在内的白俄罗斯广大地区、立陶宛一部分、第涅伯河以西的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共25万余平方公里;普鲁士兼并格但斯克、托伦、大波兰数省、玛佐夫舍一部分,共5.8万平方公里。

1794年3月24日,民族英雄科希秋什科在克拉科夫领导的波兰民族起义爆发,不久华沙起义。

赶走俄国占领军,5月,处死塔尔哥维茨集团4名首恶分子。俄、普、奥武装干涉。

11月6日苏沃洛夫统帅俄国侵略军攻陷华沙,大肆杀戮。起义失败。普、奥为争夺波兰的克拉科夫发生冲突,1795年4月普、法签订巴塞尔和约,普鲁士退出反法同盟,获罪英国,陷入孤立。俄、奥已于1795年1月3日在彼得堡签订条约,第三次瓜分波兰,10月24日普鲁士方加入。俄国兼并立陶宛其余部分、库尔兰、西白俄罗斯、沃伦西部,共12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兼并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玛佐夫舍部分地区,共4.7万平方公里;普鲁士兼并华沙、玛佐夫舍部分地区等,共4.8万平方公里。波兰被瓜分完毕,灭亡。

“波兰倒下了,但是它的反抗拯救了法国革命”(恩格斯语)。波兰的反抗使叶卡捷琳娜二世至死不敢出兵进攻法国;第一次反法同盟因波兰问题而矛盾激化,这是普鲁士于1795年退出同盟原因之一。

处于民族危亡中的波兰进步力量较早接受了法国革命的原则。

它“以1791年5月3日的宪法在维斯拉河西岸竖起了法国革命的旗帜(恩格斯语);许多流亡国外的波兰志士站在革命法国方面,东布罗夫斯基为首的波兰志愿军兵团曾在北意大利战场对奥地利作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