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图书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07:52:35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369页(2845字)

泛指以文字符号(或/和图画)记录信息和知识于纸张载体上而具有相当篇幅并装订成册后加以广泛传播的非连续印刷出版物。

包括书籍和小册子、电子出版物;盲文读物;地图等。功能:有效地传播和保存、积累人类文明的成果,促进思想和知识交流、文化繁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需要。图书源远流长。古埃及的纸草书、巴比仑的泥版书、欧洲中世纪的皮书、中国古代的简策和帛书,直到现代的豪华型书,无不在内容上反映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及其认识(包括意识形态),在生产方式上(包括材料和制作方法)反映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篇幅:按照196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图书出版统计国际标准化建议的规定,正文至少要有49页张。[至少5页张,最多不超过49页张的称为小册子(pamphlet)。

]组成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1)封面(cover)称“书皮”、“封皮”、“书壳”。中国古称“书衣”。

包裹整个书芯的外观部分,具有对书籍和刊物保护、装潢和诱导功能。在装帧设计上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三个部分:①封一,也称“前封面”。刊印书名、作译者名、出版者名等。

其背面称为“封二”或“封里”,书籍一般为空白面,而刊物则多用以刊登目录或图片。②底封面,也称“后封面”或“封四”,简称“封底”。精装书籍为空白面,纸皮书籍一般刊印ISBN,有时将内容提要也印在上面。中国一般除刊印中国标准书号外还印有定价和图书条形码。

刊物一般利用刊登图片或广告。其背面称封三或封底里,书籍一般为空白面,有时也印正文或后记、版权等。

刊物多用以刊登图片或广告。③书脊,亦称“书背”或“封脊”,书的背脊,联接书的封面和封底。

印书名、作译者名及出版者名称。较厚的书脊有时还进行装饰设计。精装书有圆背和方背两种。对精装书,有时在其封面外还有一张外封面,称为护封(jacket)或“外包封”,具有保护封面和装饰作用,上面印有书名、作译者名、出版者名等。

护封上的勒口(即护封在翻口处向里折转的延长部分)有时印上内容提要或作者简介(包括刊印作者小像)。(2)扉页(fly leaf)亦称“内封”。位于封面或前环衬(一般不用)之后,书籍的主要识别标志。

有时印成彩色,或加装饰图案。

提供完整而准确的书名[包括正书名、副书名及说明书名文字(含必要的卷次、版次说明)]、作译者名(翻译者包括原着者的本国语译名),出版者名(采用全称并标出所在地)。中国按国家标准(GB)《图书书名页》名词,称主书名页正面。

(3)内容提要(Synopsis)亦称“内容简介”、“内容摘要”等。简单扼要介绍书籍内容和读者对象的文字。

作用是方便图书发行人员推荐和读者选购。文字力求准确、简练,忌用浮夸不实之词。多数刊印于勒口或封底。中国一般印在扉页背面(即主书名页背面)。

(4)出版说明(publishing explanation)亦称“出版者的话”。从出版者的角度向读者说明或介绍书籍(含套书、丛书)的出版目的、要求、编辑过程与成书有关的出版情况、过程的文字。

如书籍无序或凡例,其有关内容也可通过出版说明予以阐述。(5)序(preface,或prologue)亦称“序言”。

由作译者或他人附记在正文或目录前的文章。基本内容:着译意图、着译背景、成书过程、资料来源、学术价值、有选择地说明本书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对着译者介绍和评价等。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书籍内容并指导阅读,或对某些观点的探讨给予提示。一般有着者序、译者序、再版序、增订版序等。

(6)目录(contents)亦称“目次”。把书刊中的标题名按部、篇、章、节的顺序(或按类别、部首)排列并注明页码列于正文之前的部分。其作用是方便读者检阅正文、供阅读时检索。如长篇小说仅有章序而无标题或无需检阅目次的图书,一般不编排目录。

(7)正文(text)泛指书籍或文章主体的内容。出版中*技术设计术语。

就书籍的内容结构而言,指主体文章的内容,与辅文(内容提要、目录、序、出版说明、附录、索引、参考文献、凡例等)相对;就书籍主体文章而言,与标题、注文、引文、插图等相对的文字内容。(8)附录(appendix)附加于书籍正文后面的资料。包括与正文内容有关的文章、文件、图表、索引、资料以及对照表、生字表等。读者根据阅读或研究需要随时查阅。

要求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图表清晰、简明实用、查索方便。(9)参考文献(literature cited)书籍编着或编译过程中引用、参考或查核有关方面资料的记录。

包括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章。书籍附印参考文献、目录,一是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二是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查阅线索。外文书刊应正确无误地抄误外文(原文)书刊名、版次(或卷、期数)、页数、原作者名、出版者、年份。放于每章或书末。

(10)索引(index)把书籍资料中的内容或重要名词摘录出来按笔划或字头等的次序排列编制并标明页次列于书末的部分。通常有内容(主题)索引、人名索引、名词术语索引、图表索引等。也有单独成册的索引。(11)凡例(explanatory note)亦称“例言”、“发凡”。

说明书籍内容及编纂体裁的文字。一般置于正文或目录之前。

根据书籍的规模、性质、用途和着述方式,有选择地交代编选意图、内容梗概、选文标准、收词原则、形式归类、编排顺序、释义范围、释文要求、检字方法等。(12)跋(postscript)亦称“书后”或“后记”。

序的一种称谓。

由作者或他人附记在正文后的文章。用来说明出版意图、出版经过和资料来源等。以其他文章替代跋的称为代跋。

(13)版本、版次(edition)指在内容上或形式上与原本不同的本子。内容不同指书籍出版后又对内容作修改、增删和部分重写后出版,包括增订本、修订本、缩写本(体裁仍与原本同)或节本、通俗本、节译本、作译者不同等。形式不同指出版地点和时间不同造成排版和装帧形式不同,包括平装本、精装本、普及本、线装本、合订本和分册本等以及横排本、直排本、大字本、小字本等。

而版次用以标明图书版本的重要变更。

凡第一次出版的称为“第一版”或“初版”。如内容经过重大变更后重新排印的称为“第二版”,以下类推。另外,由过去出版单位移来出版的,称为“新一版”。(14)版权页(copyright page)亦称“图书版本记录页”或“版本说明页”。

图书出版的历史性记录。其内容有:书名(包括丛书、套书、原书书名);着作者、翻译者的姓名(或笔名);出版者、印刷者和发行者的名称;出版时间和出版地点;版次和历次印数;开本和印数、插页、字数;国际(或称中国)标准书号。

翻译书还应加载原着作者的国籍、原书名、原作者的姓名、原出版者名称的原文,以及出版年份和地点。此外,有些国家还印有定价。

一般印在扉页背面,或最后一页,或封底。(同时参见版权标记)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可以省略其中某些部分,如出版说明、附录、参考文献、索引等;而有些则要有凡例或习题和习题答案等。

上一篇:出版业 下一篇:国际惯例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