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5:49:4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307页(737字)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两个方面: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和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诸因素的作用的规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是儿童既成长的特点,也是其发展方向,无论是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更高级的方向变化。虽然有时也出现停顿或类似倒退现象,但其间却蕴含着新的发展。

其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系统发展。高速度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也是其一般规律之一。但其中也有发展的不均衡。表现在:(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2)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3)不同个体发展不均衡。

同时其发展也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特殊性和质的特征,构成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是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志,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是十分必要的,但也十分复杂,划分依据主要有生理发展、种系演化、个性特征、智力结构、主导活动等,我国现行的划分标准主要根据教育工作经验提出的。

与现行学制基本一致。这种阶段的划分表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有生物因素(即生理成熟、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即环境和教育),这两种因素相互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有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心理状态等,其中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广义上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主客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应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儿童心理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