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类
书籍:古语词今用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02:00:13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四川辞书出版社《古语词今用词典》第8页(573字)
毁坏同类。
周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无道,国政昏乱,奸臣受宠,百姓遭难。荣夷公是好专利而不顾及国家安危的奸臣,受厉王亲近而重用,以其为卿士。大夫芮良夫直谏,厉王不听。这件事,当时是着名的政治事件。
因此作诗以讽刺他。诗中以桑作比:帝王就如枝叶茂盛的桑树,百姓可在树下乘凉,如今桑叶被採摘得稀疏无几,无法遮身,百姓不能得到君主的恩德,遭受着痛苦和磨难。民穷财尽,国家命运艰危,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
”(因为有孔隙,大风才会呼呼地刮来,之所以做出毁坏同类的事,是因为有贪利小人当政。
听到恭维顺耳的话就有答有对,听到有理有据劝谏之言就借酒装醉,充耳不闻。)治理国家不用优秀的忠臣,国家才遭危亡,社会才会动乱,百姓才颠沛流离。(《诗经·大雅·桑柔》)后引申为:品行恶劣、堕落变节的人。
今沿用引申义。
《啄木鸟》:“1952年,当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行迹败露后,党中央毅然决定将两个败类处以极刑,轰动全国,震撼海外。”《收获》:“这些败类,不值得跟他们生气!”《随笔》:“如果她不生活在这‘无法无天’的日子里,如果她不遇着这批人皮其外假革命的政类,她的眼睛不会落到如此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