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弊端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2:30: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00页(1026字)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以产品经济运行为依据,排斥商品经济、排斥市场机制作用的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管理经济,用指令性计划约束社会经济运行,被看作是计划经济的必须形式和唯一形式。建国之初,由于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使我们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了政企不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斯大林在苏联建立的高度集中型经济体制的沿袭。这种体制在当时条件下,对于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对于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不能适应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其弊端主要有:(1)政府权力过度集中,企业缺乏责、权、利,成为行政机构的附庸,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从而使职工缺乏积极性,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其结果是管理差、技术进步慢、效率低。(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缺乏自我调整机制,产业结构难以优化,特别是因指导方针上出现的偏差,更造成结构失调,主要是重工业快速发展,而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消费品短缺,供应紧张,人民消费受到抑制,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排斥市场作用,生产要素不能合理流动,加之行政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企业处于封闭状态,不能进行自主联合,也无法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效果越来越差。(4)闭关自守,对外贸易仅仅作为平衡计划的工具,而不是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没能加入国际经济循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面总结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充分吸取世界各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才对传统的计划经济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不是绝对对立和排斥的,而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

不能把计划经济同经济计划混为一谈,计划经济是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经济计划则是人为制订的。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能够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因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和浪费,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但实行计划经济并不排斥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