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225页(1401字)
邓小平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党的十四大报告再次重申了这一重要论断。这是我们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最新的高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深刻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两层含义:第一,社会主义可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以比较资本主义更高、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这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虽然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与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是根本不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它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其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和桎梏是资本主义本身无法解决的。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改革与调整加以解决和消除。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发展是一次大解放,而且因为社会主义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因此,它可以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比之于资本主义更加优越的条件,即“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毛泽东着作选读》下册,767页)第二,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摆脱落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页)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国4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上述这两点。(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3页)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从本质上说是与剥削制度根本对立的。因为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所以,“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53-154页)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彻底铲除了产生剥削阶级的社会土壤。它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这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所谓共同富裕就是排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必然产生的一部分人富起来,一部分人穷下去的两极分化。如果建设社会主义的结果是两极分化,就根本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当然,共同富裕绝不等同于“同步富裕”。
我们的政策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