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固定生产基金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农业出版社《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第28页(940字)
根据会计、统计和业务-技术核算资料,对一定时期内农业企业、农工企业和参与生产农产品的生产联合公司的固定基金的研究,以挖掘提高固定生产基金利用的潜力和制定其利用措施。
分析应从揭示农业用固定生产基金结构开始。农业用固定生产基金结构,取决于具体企业的专业化和分布位置。例如,在水分不足的地区,改良自然条件的设施在结构中占有一定地位;在气候严寒地区,价值很大的厂房占的比重很高,等等。
企业的规模和生产集中水平,也影响着固定基金的结构。
在大型企业里,与厂房和建筑物相比,机器和设备的比重较高。因为集中化有助于在建设厂房和传送装置中节约基本建设投资。
固定基金结构,也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组织形式。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愈高,机器和设备的比重就愈大。
在生产单位内,各部门组织得愈合理(特别是在集中使用运输工具的条件下),运输工具的比重愈低。所以,固定基金的结构是很不固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
农业用固定生产基金的合理结构,有助于增加农产品生产和提高其质量。
在分析过程中,应研究固定生产基金结构的动态,企业和某些生产线固定生产基金的保证水平,报废、更新和磨损的程度;应揭示利用效率指标的情况;拟定改进利用农业用固定生产基金的措施。
在分析过程中,可采用诸如更新率、实用率、损耗率、基金装备率和基金保证率(农业用年平均固定生产基金价值对固定给农业企业或农工企业和联合公司的耕地面积之比)等指标。
对役畜和产品畜(奶牛、种公牛、基本种母猪、种公猪、种母绵羊和种公绵羊)以及多年生林木(果树、浆果林、葡萄园和芳香油植物等)要进行单独分析。
分析中要按照全部帐面(原始)价值进行价值估算。从1973年起,已按恢复价值计算固定资金的拥有量,并已反映在年度决算里,因此,在分析时必须利用这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