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理学人物辞典

陆九渊

书籍:心理学人物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1:13:4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74页(1018字)

【生卒】:1139—1193

【介绍】:

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思想家

字子静,自号存斋,抚州金溪(今江西临川县)人。曾结茅讲学于象山(今江西贵溪),又称象山先生。

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在南宋程朱“理学”盛行之际,九渊建立了一个与其抗衡的“心学”体系。他的“心学”体系中也包括了一些心理学思想。

陆九渊把“心官”视为人类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实体,并且认为有没有“心”,能不能进行思维活动,这是区别人与木石的标志。(《与李宰书》)同时,他又把有无“忠信”的心理特性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分野,他指出,鹦鹉鸜鹆虽然能象人一样言语,猩猩猿狙虽然具有人的技能,但终因它们不具有“忠信”的心理特性,而不能跨出禽兽之列。(《主忠信》)据说陆九渊三、四岁时,就“思天地何所穷际不得,至于不食。”到十余岁时,因为看到古书中关于宇宙的解释,而悟出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道理,从而得出了“人同此心”的结论:“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贤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如此。

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年谱》)他肯定人类心理的共同性,这有合理的内核;但认为此心为“天所赋予”,从而主张摒除闻见、闭门反思,依靠人心的自我觉悟来把握天赋予我的“义理”,这就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泥淖。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出发,他主张学习应该“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在“鹅湖之会”上,他曾论证了“此心”千古不磨的先验性和永恒性:“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沦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语录》)只有从发明“此心”的易简工夫出发,“先立乎其大”,才能使学习卓有成效。同时,他主张要有自立精神、涵泳功夫,与志同道合的人鞭策切磨,与意见不合的人相与辩明。

陆九渊的“心学”,经过他的学生杨简、袁燮、舒璘、傅子云等人的发挥,以及明代陈献章、王守仁等的提倡,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他反对着书立说,一生只留下少量文,大部分是与师友论学的书札和讲学的语录。他的着作在1205年由其长子陆持之编成《象山先生全集》,1212年由袁燮付梓印行。1980年经中华书局参阅各种版本,点校出版了《陆九渊集》。

上一篇:严羽 下一篇:心理学人物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