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湖南出版社《中国画论辞典》第180页(845字)
指绘画作品中实的部分和虚的部分,互相生发,构成一个更完整而神妙的形象体系和艺术意境。
清代笪重光《画筌》:“山之厚处即深处,水之静时即动时。林间阴影,无处营心;山外清光,何从着笔?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对此,清代王石谷、恽寿平评道:“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着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这里很注意发挥画面上无画处即空白的作用,艺术家在从事整体的艺术构思中便将有画处与无画处辩证地联合起来,使空白处产生无形之画,于是,“无画处皆成妙境”。在欣赏者心目中,画中有画,画外有画,妙不可言。或指绘画艺术表现上的虚写与实写,互相配合,互相生发。
明代董其昌《画旨》:“古人画不从一边生去,今则失此意,故无八面玲珑之巧,但能分能合,而皴法足以发之,是了乎时事也。其次须明虚实,虚实者,各段中用笔之详略也。
有详处心要有略处,实虚互用,疏则不深邃,密则不风韵,但审美虚实,以意取之,画自奇矣。”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布置迫塞者,全幅逼翳,不能推宕。凡布景要明虚实,虚实在乎生变。生变之诀,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八字尽之矣。以一幅论,如一处聚密,必间一处放疏,以舒其气,此虚实相生法也。
至其密处有疏,疏处有密,此实中虚,虚中实也。明乎此,庶免迫塞之忌。”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眉目鼻孔,用笔虚实取法,实如锥划刃勒,虚如云影水痕。”亦指绘画艺术表现中的虚笔与实笔,互相间用。清代蒋和《写竹杂记》:“写竹非排叠不成大段。排笔沉着,如诗文之有排偶也。
先成小段,即用接叶,接叶之后,又加于排叠,垂梢乃成大段。凡接叶用个字分字,或平四叶,用笔当疏散逸意,在承上起下,如诗文之有连络也。排偶是实,疏散是虚,虚实相间,宾主相映,上下相生,乃成章法。
排是平看,叠是直看,梢是旁看。枝先叶后,写叶补枝,枝干参差亦章法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