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01659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成矿区内生成矿作用的动力学体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7册天文学、地球科学、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第200页(660字)

于崇文等着。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版。68.8万字。应用作者提出的化学元素丰度新定义和新计算方法求得成矿区内多种化学元素的丰度,对赋矿层位进行含矿性评价,并应用尔科夫过程理论阐明本区中三叠世沉积作用的演化规律;研究花岗岩的矿物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组成以及同位素组成特征,同时探讨花岗岩成因问题;应用近代矿物学方法对围岩与矿体的主要矿物进行测试与研究,阐述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岩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并讨论矿液中锡及其他金属的迁移形式;对岩浆期后4个阶段的成岩成矿作用开展了热力学及动力学的实验研究。其重点是将成矿区域的整体作为一个宏大的动力学体系,对内生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研究了花岗岩浆作用过程与机制,阐明分离结晶作用与对流驱动的热重力扩散作用对Sn、Cu、Pb,Zn和Li、Be等成矿元素与稀有元素富集的动力学控制;二、研究了岩浆期后作用过程与机制,对花岗岩的热液蚀变作用、硅卡岩和碳酸盐岩中的蚀变与成矿作用进行了动力学研究,通过实验与计算获得了花岗岩、硅卡岩和白云岩中主要造岩矿物溶解反应的速率与成矿热液的流速,为碳酸盐岩比花岗岩有利于发生锡矿化及钙铁辉石——透辉石硅卡岩比钙铁石榴石硅卡岩易于发生硫化物矿化提供了动力学解释;三、根据实验所得的动力学参数建立了个旧成矿区内生成岩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并进一步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建立起个旧成矿区内生成矿作用的动力学体系,对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机制,时间演化与空间展布提供深入的动力学解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