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亭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下》第1823页(1770字)
【生卒】:1910—1985
【介绍】:
别号相豪,上海人,原籍浙东,祖父为避乱,落籍浦东,1910年3月23日(清宣统二年二月十三日)生。
幼年,入杨思小学读书。1920年,入浦东中学。1925年5月,参加“五·卅”运动;秋,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农艺系肄业。
1926年秋,转入省立上海法科大学法律系就读。
1927年春,投效北伐军东路军第二十一师,初为宣传员,嗣调该师第六十二团中尉连指导员,渡江沿运河追击孙传芳部至清江浦,改任该团第三连排长;8月,参加龙潭之役,击败渡江之孙传芳部,在战斗中腰部受伤。痊愈后被选送日本留学。
1930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二十三期步科。1931年冬,返国,初任第一路军教导团上尉队附,旋任安徽省政府警卫团第二连连长。
1932年3月,升任该警卫团第三营营长,曾参加皖西“剿共”之役;6月,调任第一路军总指挥部少校参谋;秋,调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事杂誌社编辑,旋改调武汉陆军第十三军教导团教育副官。1933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参谋;3月,任保定行营参谋;6月,调任陆军第八十八师参谋处参谋;冬,参与讨伐“闽变”。1934年2月,升任中校参谋,嗣参加江西第五次“围剿”之役;7月,升任陆军第八十八师参谋处主任。1935年5月,任官陆军步兵中校。
1937年5月,晋任陆军步兵上校;暑期,代理第五二七团团长,率部驻防江阴蟠龙山营房;8月,率部进军上海,攻击北四川路之日军陆战队司令部;10月,升任陆军第八十八师少将参谋长;同月底,第八十八师于固守闸北三个月后,奉令撤退;冬,参与南京防卫战,后奉命在中华门附近收容部队,未及渡江,陷居城内月余,始辗转由苏北绕道至汉口。1938年2月,任陆军第七十二军参谋处长;5月,调任珞珈山军官训练团党政人员训练班教务主任。11939年春,中央训练团在重庆成立时,调任该团军事教育处军事组少将组长;8月,任中央训练团教育军事委员会军事组少将副组长。
1940年1月,改任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会少将教官;7月,应胡宗南之邀,赴西安,出任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教务处少将处长。
1941年3月,调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第十七期第九纵队少将总队长;12月,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六期深造。1943年12月,陆军大学毕业。1944年初,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处长;6月,调任陆军第二十九军参谋长,随军移驻陕南,整补训练;9月下旬,自陕南移防;10月底,全军抵四川合川,旋因桂林、柳州失陷,奉令驰援贵州。1945年,西南地区国军整编,第二十九军番号撤销;6月,调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第三集训处第九总队副总队长;7月,获颁四等云麾勛章;8月,抗战胜利;9月,任淞沪警备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在沪组训民衆武力一万三千余人为保卫总团,协助安定四乡秩序。
1946年2月,调任第一“绥靖”区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秋,入兵役训练班受训,结训后奉派苏南师管区参谋长。1947年5月,调任台湾师管区副司令,后又兼任大直劳动营监督。
1949年9月,晋任陆军少将。1949年1月,调任上海师管区副司令;6月,改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第三处处长;9月,调任台湾省保安司令部副参谋长。
1950年3月,改任“革命实践研究院”军训班教官兼教务组长;5月,升任该班班附;6月,任“圆山军官训练团”副教育长;是年5月、7月、9月,曾在台湾西海岸地区实行三次“反登陆演习”,兼任“演习参谋长”。1951年1月,调任陆军第六十七军第三十二师师长;2月,该师脱离第六十七军建制,改为独立第三十二师,仍任师长。1952年2月,入“圆山军官团高级班”第三期受训;6月,受训结业。1953年4月,调任“军学研究会”副首席研究专员。
1955年3月,入“国防大学”联合作战系第四期深造;11月,“国防大学”毕业。1956年4月,任“实践学社”中将副主任。
1959年初,奉派赴美国考察国防教育。退役后,任“国家建设研究委员会”军事组研究委员。
1980年2月,退休。1985年3月17日晚,于街头散步,因遭受车祸撞伤,于18日逝世。
终年75岁。着有《白纸战术系统的研究》、《炮兵操典战斗纲要原则研究》、《成吉思汗传》、《怀白鸿亮先生》、《八一三淞沪战役亲历记》。
另译编《克劳塞维茨战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