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579页(1261字)

【生卒】:1909—1969

【介绍】:

原名春晗,字辰伯,笔名酉生、梧轩、赵彦、刘勉之、刘恢之等,浙江义乌人,1909年(清宣统元年)生。

1916年,入金华傅村私立育德小学。1921年,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1925年,中学毕业后,在苦竹塘椒峰小学任教。1927年夏,入私立杭州之江大学预科。1929年秋,入私立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1930年8月,赴北平,任私立燕京大学图书馆日文编考部馆员。

1931年夏,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二年级插班生。1932年,任清华学生会《清华周刊》文史栏主任。1934年8月,国立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后升任讲师,1935年4月,任《益世报》“史学”专刊编辑和版面负责人。

1937年9月,赴昆明,任省立云南大学文史系文学教授。1940年秋,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讲师。1941年,任国立西南联大四川叙永分校历史系讲师,迨分校结束,回昆明任国立西南联大历史系副教授、教授。

1943年7月,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青年运动委员会委员;12月,兼民盟《民主周刊》主编。1945年10月,与闻一多等创办《时代评论》周刊。1946年9月,任北平民盟主要负责人;11月,任国立清华大学教授。

1948年11月,与夫人袁震赴解放区。1949年2月,参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接管工作。旋任清华大学教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院长、历史系主任;4月,当选为全国青联秘书长;9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1月,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1951年9月,任北京市文教委员会主任。1952年11月,任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兼《中苏友好月刊》办公室主任;同月,蝉联北京人民政府副市长。1953年1月,任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支部主任委员;6月,当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兼常务委员。

1954年2月,任《新建设》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6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2月,连任北京市副市长当选为第一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6月,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同月,当选为中国历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1956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指导委员。1957年3月,加入中国共産党;同年,续任北京市副市长。1958年3月,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12月,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1959年4月,任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1960年11月,当选为北京市史学会会长。1962年初,任民盟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4年12月,任第三届人大代表。1965年9月,任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判。

1968年5月被捕入狱。1969年10月11日逝世。终年60岁。

1979年2月22日,决定恢复其政治名誉。着有《胡应麟年谱》、《明太祖》、《朱元璋传》、《海瑞的故事》、《海瑞罢官》、《明史简述》和《三家村札记》(与邓拓、廖沫沙合着)等。

上一篇:吴梅 下一篇:吴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