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824页(1096字)

【生卒】:1910—1985

【介绍】:

字戟门,1910年5月26日(清宣统二年四月十八日)生于台中州丰原郡(今台中县丰原市)。

1917年4月,入台中州立丰原公学校读书。14岁,受洗为基督徒。1923年3月,毕业;4月,考入台中州立第二中学。1928年3月毕业;4月,进台北高等学校理科乙类。

1931年3月毕业;4月,保送进台北帝国大学理农学部地质古生物学科,深受早坂一郎、植村、富田芳郎诸教授啓迪。1933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台湾産哺乳类化石的産生状态》(日文)。

1934年3月,毕业,留校担任助教;4月10日,在台南太平境基督教长老会与吴嫣嫣结婚。1935年4月,进台阳矿业株氏会社任地质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军部拟徵召往南洋调查石油,旋得早坂安排取得东北伪满洲帝国新京工业大学的任教聘书,匆匆啓程搭船离台。1939年,转任国立北京师範学院地学系教授,并兼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42年,升任国立北京师範大学地学系主任。1946年7月,举家返台;9月,任国立台湾大学理学院地质学系教授。

1952年2月,借调至台湾省建设厅任专门委员兼矿务科科长,主管全省矿业事务,为期二年四个月。1954年8月,回任台大教授。1957年1月26日,与王超翔等发起成立“中国地质学会”,任理事、监事;6月,着《台湾地形》。1963年,发表论文《台湾之第四纪》,被誉为“台湾第四纪地质之父”。

1964年,发表论文《就地质学观点看台澎与大陆的关係》。1967年10月,获日本国立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68年,在台东县长滨乡进行地质调查工作,发现该乡樟原村八仙洞洞穴中的堆积物含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层。1969年,台湾北部外海发现宫贝活化石,经其鑒定证实,并区分类别,亲自观察其生态,撰写报告发表于国际贝类学会杂誌。

1970年,发起成立“中华贝类学会”,历任理事、常务理事、监事。1973年12月,主编《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

1976年2月,在南部横贯公路进行地质调查时,因搬运化石导致脊椎骨扭伤,使风湿痛宿疾转剧,最后终不良于行。1977年10月,自台大退休。

曾任青年团契会长,台湾神学院教授,台湾基督教社会互谈会理事长,台北基督教青年会理事,台北东门基督教长老会长老、名誉长老等职。又曾兼任“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动测量学校、私立“中国文化学院”地质学教授。又应聘任台湾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公司”顾问。并曾任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委员。

1984年3月,将所藏图书及贝类标本捐赠台中私立明道中学,成立朝棨馆。1985年7月4日逝世。终年75岁。

上一篇:林植夫 下一篇:林朝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