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生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1211页(976字)
【生卒】:1888—1976
【介绍】:
原名炳昶,笔名虚生、遯庵、四河人,河南唐河人,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生。
7岁入塾。1906年夏,入北京进豫学堂;同年冬,考入泽学馆学法文,1911年毕业。1912年,在彰德中学教算学和法文;数月后,考取法国留学。1913年春,入巴黎大学学哲学。1919年夏,毕业回国,后在开封第一师範学校及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教课。1920年秋,充河南教育界代表,赴北京请愿。此后留居北京。1921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5年任《猛进》主编。1926年秋,任国立北京大学教务长。1927年4月,与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组织考察团前往新疆探险,任中国人团长。1929年12月,任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师範学院院长。
1930年5月,兼任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师範学院研究所所长。1931年7月,任国立北平师範大学校长;11月,因赴南京请求增加北师大经费,未获结果,愤而辞去北师大校长职务。1932年3月,应聘为国难会议会员;6月,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编辑,后改为研究员,又兼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
1933年,去西安,与当地文化人士合组陕西考古学会。
此后,数年之间一直主持宝鸡县斗鷄台遗址发掘工作,在渭河流域考古调查,写有《陕西渭河附近考古调查报告》与《陕西最近发现之新石器时代遗址》两篇报告。1935年5月,应聘为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专门委员,通讯专门委员;同年,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改为史学研究所,任所长,遂专力研究古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史学研究所迁滇,任私立中法大学文学院院长。1940年3月,任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2年7月,任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1945年4月,任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8年8月,被举为国立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会员。1949年1月后,任国立北平研究院代理副院长。
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第一、二、三届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5月,加入中国共産党。1976年1月4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8岁。
着有《中国古史的传説时代》、《禹治洪水考》、《略谈研究夏文化的问题》、《井田新解并论周朝前期士农不分的含义》、《对我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问题的看法》、《字謚同源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