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1455页(761字)

【生卒】:1890—1969

【介绍】:

江西义宁(今修水)人,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六月)生。

幼承家学。1904年10月,赴日本求学,在东京巢鸭弘文学院高中学习。1905年回国。后入上海吴淞复旦公学学习。1910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语言文学。1911年回国。

1913年,赴法国留学,入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经济部学习。1914年回国,曾一度任蔡锷秘书,参加讨袁之役。

1918年冬,赴美国留学,入哈佛大学,随蓝曼教授习梵文和巴利文。

1921年,转往柏林大学研究院梵文研究所习东方古文学。1925年,回国后,应公立清华学校之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清华改制后,中文历史二系合聘为教授。

1930年后,还兼任国立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第一组(历史)主任、故宫博物院理事、清代档案编委会委员。1936年,英国剑桥大学聘为汉文教授,以目病未应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香港大学讲学,旋任中文系主任。1940年,英国津大学聘为汉学首席教授,亦未就。

1941年冬,任国立西南联大教授。1942年7月,回桂林。

1943年7月,聘为三民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评议员。1945年秋,应牛津大学之聘,赴英国任教。

1947年,辞职回国;同年,返国立清华大学。1948年4月,当选为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底,应私立岭南大学之聘,任教授。1952年起,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1969年10月7日,逝世于广州。

终年79岁。着有《四声三问》、《元白笺证稿》、《论再生缘》、《秦妇吟校笺》、《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

出版有《陈寅恪文集》。

上一篇:陈处泰 下一篇:陈淑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