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伏园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民国人物大辞典上》第1528页(676字)
【生卒】:1894—1966
【介绍】:
原名福源,字伏园,笔名伏、伏庐、松年、柏生、桐柏等,浙江绍兴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生。
1911年,入绍兴初级师範学堂。1918年秋,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国文系旁听。
1919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正科生。1920年,参加发起文学研究会。1921年毕业,曾任图书馆长李大钊之书记,北大讲师,其后即入《国民公报》工作;11月,转入《晨报》副刊,任主编。1921年元月,与周作人等十二人于北大发起文学研究会。1924年11月,与鲁迅等组成《语丝社》、《语丝周刊》,同时担任《京报副刊》主编。1926年,赴厦门任私立厦门大学国学研究所干事。1927年,任国立广州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又去武汉,主编汉口《中央日报》副刊;同年冬,回上海,与友人创办嘤嘤书屋;12月,出版《贡献》旬刊。1928年2月,出版《当代》,皆由其主持编务。
未几赴法留学。1931年回国,应河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之请,出任文学部主任,从事推动平民文学教育工作,曾与瞿菊农主编《民间》杂志。
1937年,任湖南衡生实验县县长。1939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计委员,兼《士兵月刊》社社长,私立齐鲁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大竹乡村工作人员训练班主任,又创办中外出版社。
抗战胜利后,任私立四川华西大学及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同时主持《新民报》副刊。
1966年1月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着有《伏园游记》、《鲁迅二三事》、《山野掇拾》、《三湖游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