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夏加茯苓汤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册
更新时间:2018-09-22 00:03:5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册》第1189页(818字)
【方源】:
《金匮》卷中。
【异名】:
大半夏汤(《活人书》卷十八)、半夏茯苓汤(《鸡峰》卷十八)、茯苓半夏汤(《宣明论》卷六)、小半夏汤(《伤寒心要》)、小半夏茯苓汤(《直指》卷七)、小茯苓半夏汤(《普济方》卷一三八)、茯苓散(《普济方》卷一六六)。
【组成】: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两)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二次温服。
【主治】:
①《金匮》: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②《张氏医通》:痰饮多汗,小便不利。
【方论选录】: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经云:以辛散之。
半夏、生姜皆味辛,《本草》:半夏可治膈上痰、心下坚、呕逆者;眩,亦上焦阳气虚,不能升发,所以半夏、生姜并治之;悸,则心受水凌,非半夏可独治,必加茯苓去水,下肾逆以安神,神安则悸愈矣。②《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半夏、生姜行水气而散逆气,能止呕吐;茯苓宁心气而泄肾邪,能利小便;火因水而下行,则悸眩止而痞消矣。
。【临证举例】:
胃脘痛《四川中医》(1983,2:26):格桑某某,女,30岁,藏族牧民。
因饮食生冷而胃脘痛,呃逆,吐清水痰涎,畏寒,痛时喜温、喜熨、喜按,腹胀,食欲减退,吞酸嗳气,口不渴喜热饮,舌苔白,脉微沉紧。为过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不振,寒邪犯胃所致。治宜温胃散寒,祛痰止痛,引水下行。半夏40克(先煎半小时),茯苓30克,生姜30克。服药四剂后诸证全部消失而愈。
。【备考】:
本方方名,《外台》引作“半夏加茯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