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雄黄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57页(1465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冠石。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Realgar的矿石。雄黄是单斜晶系。晶体柱状,晶面上有纵行条纹,大多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颜色为橘红色,少数为暗红色。

条痕淡橘红色。晶面具金刚光泽,断面呈树脂光泽。半透明。

解理较完全。

断口贝壳状。性脆。

产于低温热液矿脉内,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常与雌黄、辉锑矿等共生。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药材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

全体呈深红色或橘红色,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以色红、块大、质松、无石性者为佳。产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碾成极细粉,或水飞,晾干。味辛苦,性温,有毒。

入心、肝、胃经。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牙疳,缠腰丹,破伤风,蛇虫螫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名医别录》:“疗疥虫,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瘘、疽、痔等毒。”《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内服:入丸,散,0.3~1.2克。阴血亏虚及孕妇忌服。①治癫痫卒倒,常愈常发:雄黄、胆星、萆麻肉各等分。

共研匀,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每早饭后服3克,白汤下(《方脉正宗》)。②治痔疮:雄黄4.5克,五倍子30克,白矾6克。共研末,乌梅肉为丸。

每服3克,空心白汤下(《医方易简》)。③治疥:雄黄30克,黄连60克,松脂90克,发灰如弹丸。四物熔膏与松脂合,热捣,以薄疮上(《补缺肘后方》)。④治破伤风:雄黄3克,防风6克,草乌3克。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温酒调下。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⑤治腋臭:雄黄、石膏各250克,白矾500克。石膏研末,放锅内煅成白色,再将雄黄、白矾研细过筛,混合搅匀,密闭保存。

用时将手指沾水湿润后,沾适量药粉(约3克),使成浆糊状,涂于腋窝部,每日1次,连续涂药至愈。⑥治喉风:雄黄30克,巴豆(去油)14个,郁金3克。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茶清下7丸,吐出顽痰即苏。

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丹溪心法》)。⑦治杨梅疮:雄黄4.5克,杏仁30粒,轻粉3克。

为末,洗净,以雄猪胆汁调上(《积德堂经验方》)。⑧治积年冷瘘,出黄水不瘥、雄黄15克(细研),清油90克,乱发15克,硫黄15克(细研),黄蜡15克。上先以油煎乱发令焦尽,去滓,便入雄黄、硫黄及黄蜡,以慢火熬搅成膏,摊帛上贴之(《太平圣惠方》)。⑨治布鲁氏菌病后遗症:雄黄30克,大蒜60瓣。

将雄黄研细,大蒜捣烂,配制成60丸。每次1丸,一日3次。

连服20天为一疗程。现临床用于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雄黄45克,明矾50克,冰片3~5克,共研细末,装入有色瓶中密闭备用。每次取3~5克置小杯中,酌加75%酒精调成糊状,涂于局部,日涂2~3次。②治疗翼状胬肉:取雄黄0.9克,生矾3克,共研细粉末装入有色瓶内,置阴凉处备用。

涂于胬肉表面,待1~2分钟用有齿小镊子将胬肉头部挟起,逆胬肉伸展方向揭扯,待撕到半月皱襞处,用无菌小剪从胬肉根部剪下,再有根部涂少量药粉。主要含硫化砷,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盐。

雄黄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和槟榔、阿魏、肉桂合用还具有抗血吸虫作用。

上一篇:硫黄粥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