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并病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27页(542字)
病证名。
指伤寒一经病证未解,而另一经证候又见者。《伤寒论》中有太阳阳明并病和太阳少阳并病两种。①太阳阳明并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可见,太阳阳明并病是指初病太阳,发汗不及,不仅太阳病不解,且致病邪入里化热,出现阳明病证者。
治法当先用小汗之剂如麻黄桂枝各半汤解表,表解再用清下之剂如小承气汤清里。②太阳少阳并病:《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同篇:“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可见,太阳少阳并病是指太阳表邪不解,而邪热初入少阳者。治法可用针刺大椎解太阳之表、刺肺俞解肌清肺、刺肝俞泄太阳之热。
也可用小柴胡汤清解表邪、疏泄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