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藤果
书籍:现代本草纲目下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972页(846字)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基源 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披针叶五味子的果实。
原植物 披针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Rehd.et Wils.)A.C.Smith,又名五味子(云南),小血藤(云南红河州),小密细藤(云南思茅),黄袍(云南保山)
余项参见“香石藤”条。
【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收成熟果实,蒸后,晒干。
鉴别
性状 果实红色,种子椭圆状扁平,种皮稍皱。
显微 果皮表皮油细胞直径约50μm。种皮表皮石细胞长约70μm,直径25~35μm,外壁厚,有突起,内壁极薄,内含棕色物,种皮表皮下面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长40~100μm,直径16~50μm,壁厚薄不一,纹孔及孔沟明显。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235页.图151)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含木脂素类化合物[1~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通讯 1977;(3):34 [2] 药学学报 1983;18(2):138 [3]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0;2(4):51
【药性】:
性味 酸、咸,温。
功效 益精固肾。
主治 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香石藤果6~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