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状绿绒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044页(1097字)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 红毛洋参、刺参、条参、鸡脚参(云南丽江),雪参(云南中甸)。
基源 为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总状绿绒蒿的全草及根。
原植物 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var racemosa(MaXim.)Prain(M racemosa Maxim.),又名才完(青海藏语)。
形态 一年生草本,植株高约40cm,全体被坚硬而平展的黄褐色或淡黄色刺毛,有时刺毛基部呈紫色。
主根粗壮发达,长达20cm,上部粗0.5~1.5cm,向下渐狭。茎粗壮,不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长3~8cm;叶片披针形至条形,长5~20cm,宽,7-40mm,全缘或波状,稀具不规则粗齿;上部茎生叶较小,近无柄。花生于茎上部1/3的叶腋内,最上部的无苞片,有时生于混生的花葶上;花瓣5~8,淡蓝色、蓝紫色或红色,倒卵状长圆形,长2~3cm;子房卵形。蒴果卵形,长0.5~2cm。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1册.659页.图871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3000~4600m的草坡、石坡或林下。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和北部、云南西部、西藏。。【化学】:
含木兰碱(Magnoflorine)、黄连碱(Coptisine)、原鸦片碱(Protopine)、罂粟胺(Papaverrabine)、血根碱(Sanguinarine)、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丽春花定碱(Rhoeadine)、异丽春花定碱及Amurensine、Amurensinine等[1]。
参考文献 华西药学杂志 1987;2(3):173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花:清热,止痛。根:补气益肾,定喘,止痢。
主治 花:骨热烦痛,头外伤疼痛,各种剧烈性疼痛,肺炎,传染性肝炎。根:头昏眩晕,食欲不振,浮肿,脱肛,久痢,哮喘,夜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花1~1.5g;根3~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