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537页(1065字)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太白韭(《藏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日喝估(藏药名)。
基源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太白韭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太白韭Allium prattii C.H.Wright(A.prattii var.vinicolar Wang et Tang;A.prattii var.ellipticum Wang et Tang)
历史 《藏药志》引《晶珠本草》记载:“日喝估,治赤巴病,升胃温,止寒泻,生于阴山林缘,根细而长,叶如剑,花红色,种子白色。”据该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形状均符合上述记载,应为日喝估药原植物。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
鳞茎常2~3枚聚生,圆柱形,外皮呈枯存的网状鞘。叶2~3枚,剑状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20cm,宽2~3cm,基部下延成不明显的柄,柄带深紫色。
花葶近直立,圆柱形,微有棱;伞形花序顶生,径2~3cm;总苞1,圆卵形,膜质;花梗细软,不等长,长1~2cm;小苞片无;花紫红色,多数;花被片长圆形,长约5mm,先端钝;花丝长于花被,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花丝宽,呈卵状狭三角形,外轮的窄,呈锥形;子房倒心形,具3棱。花果期6~9月。(图见《藏药志》.345页.图16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0~4900m的阴湿山坡、沟边、灌丛或林下。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西藏。
。【生药】:采集 5~6月采收。多鲜用。
【药性】:
性味 辛,温。
功效 发汗,散寒,消肿,健胃。
主治 伤风感冒,头痛发热,腹部冷痛,消化不良,并能接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加蜂蜜,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烧,腹部冷痛,消化不良:野葱9~15g,水煎服;外用,治骨折,用鲜品加蜂蜜捣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