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655页(5357字)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纸背金草、大肺筋草(《重庆草药》),鹿寿茶(《陕西中草药》),鹿安茶(《山西中草药》)。

基源 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植物鹿蹄草、圆叶鹿蹄草、普通鹿蹄草和紫背鹿蹄草等的全草。

原植物 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P.rotundifolia L.ssp.chinensis H.Andr.),又名美花鹿蹄草(《拉汉种子植物名称》),川北鹿蹄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圆叶鹿蹄草P.rotundifolia L.普通鹿蹄草P.decorata H.Andr.(P.handeliana H.Andr.)及紫背鹿蹄草P.atropurpurea Franch.又名深紫鹿蹄草(《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历史 始载于《滇南本草》,曰:“鹿衔草,紫背者好。叶团,高尺余。”《植物名实图考》也载:“鹿衔草……铺地生,绿叶紫背,……略似蕺菜而微长……滇南尤多。”结合分布和附图鹿衔草乃概指鹿蹄草、普通鹿蹄草和紫背鹿蹄草等种。为《中国药典》1977年和1985年版所收载。

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长而横生,斜升,连同花葶高20~30cm。叶基生、革质,4~7片,叶柄长2~5.5cm;叶片椭圆形或圆卵形,长3~5.2cm,宽2.2~3.5cm,顶端圆钝,边缘近全缘或有疏齿,背面有白霜,有时带紫色。花葶有1~2枚鳞片状苞片;总状花序有9~13花,长12~16cm;小苞片长舌形,长6~7.5mm;萼片舌形,长5~7.5mm,边缘近全缘;花冠白色,直径1.5~2cm,花瓣倒卵状椭圆形,长6~10mm;雄蕊10,花药长圆柱形,有小角,黄色,花柱淡红色,微伸出花冠。

蒴果扁球形,高5~5.5mm,直径7.5~9mm。花期6~8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56卷.166页.图版61∶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700~4100m的山地林中。中国除东北及新疆、广东和广西外,几遍布各省区。

圆叶鹿蹄草与鹿蹄草的区别在于:叶背面淡绿色;萼片狭披针形,长3.5~5mm,顶端长渐尖。花期6~7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12页.图3978)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林中。分布于中国新疆。

原苏联、蒙古及欧洲也有分布。

普通鹿蹄草与鹿蹄草的区别在于: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7cm,上面深绿色,沿脉淡绿白色;总状花序短,长2.5~4cm,有4~10花,花淡绿、黄绿或近白色,萼片卵状长圆形。

花期6~7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6卷.162页.图版59∶7~12)生于海拔600~3000m的灌丛中或阔叶林下。

分布于陕西、甘肃、浙江、安徽及中南和西南地区。

紫背鹿蹄草与鹿蹄草的区别在于:基生叶少,2~4片,纸质,肾圆形或心状宽卵形,长1.5~3cm,边缘有疏圆齿,背面红紫色;总状花序长2~4cm,有2~4花;萼片三角状卵形,带红紫色,边缘有钝齿。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6卷.163页.图版60∶1~5)生于海拔1800~4000m的山地林中。

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和西藏。。

【生药】:

栽培 宜冷凉阴湿的环境。

喜在腐殖质多而排水良好的壤土中生长,以林下栽培为好。用分株繁殖,在9~10月结合采收,将植株分成单株,每株需带有匍匐茎和须根,按行距23~27cm在林下开条沟,深3~5cm,以株距10~13cm排苗,然后覆盖细土,稍加镇压,浇水后再盖枯枝落叶,与畦面保持平整,叶片需露出地面。栽后,注意浇水与除草。每年冬季结合田间清洁,追施草木灰或堆肥。

采集 全年可采,一般在4~6月挖取全株,洗净泥土,晒至叶片较软略抽缩时,堆压发热,使叶片两面变成紫红色或紫褐色,再晒干。药材主产于浙江、安徽、贵州、陕西,黑江、四川、云南、海南等地也产,以浙江产量为大,浙江、安徽产者质量为佳。

鉴别

性状 茎紫褐色,稍具棱,有皱纹,无毛,微有光泽。叶柄长,扁平而中央凹下,两边膜质状,常弯曲;叶片皱缩,稍破碎,圆形至卵圆形,上面紫红色,少有棕绿色者,光滑,下面紫红色,叶脉微突,纸质易碎。

有时可见花茎,上有数朵小花或扁球形棕色蒴果。

气无,味微苦。

显微 鹿蹄草叶横切面:主脉向叶的两面同样突出,主脉上下方的表皮细胞较叶肉部分的表皮细胞大得多,角质层较厚,上表皮下具厚角细胞1~3列,下表皮下具厚角细胞5~7列,再向内为薄壁组织。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新月状,韧皮部狭。

下表皮可见气孔横切面,栅状组织不明显,海绵组织及薄壁组织中有时可见草酸钙簇晶。(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629页.图614)

理化 取样品粉末1g,加乙醇15ml,水浴温浸2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加乙醇1ml溶解,点于硅胶H板上,以高果甙及异高熊果甙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为展开剂,展距15cm,喷1%Gibbs乙醇溶液后以氨水熏蒸,高熊果甙及异高熊果甙显蓝色斑点。

(图见同上.631页.图617)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鹿衔草全草含熊果甙、乌苏酸、喜冬草素(即梅笠草素、Chimaphilin)、蔗糖及酶[1]

并从全草中分得N-苯基-α-萘胺、没食子酸、鹿蹄草素、原儿茶酸[2]。圆叶鹿蹄草全草含鹿蹄草素(甲基氢醌)。

叶含熊果甙、高熊果甙、异高熊果甙(Isohomoarbutin)、喜冬草素、紫杉辛(Taxine)、槲皮素、山柰酚、对香豆酸[1]、鞣质、肾叶鹿蹄草甙(Renifolin)、挥发油、蔗糖、蔗糖酶、苦杏仁酶等[3]

普通鹿蹄草全草含熊果甙约10%、喜冬草素、乌苏酸、蔗糖、转化酶及少量苦杏仁酶、嫩叶含鞣质、挥发油、苦味质[1],尚含山柰酚3-0-葡萄糖甙,槲皮素3-O-葡萄糖甙[4]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5-237 [2] 中草药 1988;19(1)∶8-10 [3]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658 [4] CA 1987;107∶233102c。【药理】: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鹿蹄草水提醇沉液,0.5,1g/kg iv,使脑血流量显着增加,维持1~5分钟,脑血管阻力亦相应降低;犬iv0.25g/kg亦有同样作用,但提高剂量为0.5g/kg后脑血流量增加并不显着。

上述剂量对猫或犬血压、下肢血流量及血管阻力无明显影响。但iv0.5g/kg剂量能使猫或犬的心率减慢,降低猫心肌张力-时间指数,但对犬心肌张力-时间指数无明显影响[1]

鹿蹄草水煎剂4g生药/kgig,可增加小心肌对86Rb的吸收,提示具有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的作用,且能使血浆中cAMP量升高[2]。小鼠ip醇提取液5g/kg或乙醚提取液25g/kg亦有增加小鼠心肌对86Rb的吸收作用[3]

毒性 鹿蹄草水提醇沉液小鼠iv的LD50为9.738生药/kg;小鼠1次ig给予该制剂60g生药/kg,观察一周未见动物死亡[1]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8;19(2)∶23 [2] 中药通报 1986;(3)∶51 [3] 中药通报 1981;6(6)∶31

。【药性】:

性味 甘、苦,温。

①《滇南本草》:“辛,温、平。”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③《陕西中草药》:“苦、涩,平。”

归经 《植物名实图考》:“入肝、肾二经。”

功效 祛风除湿,强筋骨,止血,补虚,益肾,活血调经。

主治 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关节痛,崩漏,白带,外伤出血。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肾虚腰痛,神经衰弱,肺结核咯血、衄血,慢性细菌性痢疾。毒咬伤。

” ②《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之症,煎点水酒服。” ③《植物名实图考》:“吐血,通经,强筋,健骨,补腰肾,生津液。” ④《中国药用植物志》:“治虚痨,止咳。” ⑤《重庆草药》:“治虚弱痨病,咳嗽,白带。” ⑥《四川常用中草药》:“止惊悸,盗汗。治痨伤吐血,筋骨酸软,惊痫吐舌,鼠漏痈肿。” ⑦《陕西中草药》:“治虚劳咳嗽。肾虚盗汗,腰膝无力,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带,结膜炎,各种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研末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丹参、黄芪、仙灵脾,治皮有小出血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②配齿苋、石榴皮、泽泻,治慢性腹泻。 ③配桔梗、枇杷叶、款冬花,治慢性气管炎,久咳多痰。 ④配当归、菟丝子、香附、白蒺藜,治妇女不孕。 ⑤配车前草、黄柏、滑石,治小便赤涩,尿频尿痛。

⑥配肉苁蓉、海桐皮、血藤,治地方性氟中毒。

方选和验方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慢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鹿衔草、白术各12g,泽泻9g。水煎服。” ②《山西中草药》:“治肺结核咯血:鹿衔草、白及各12g。水煎服。” ③《吉林中草药》:“治崩漏:鹿衔草15 g,地榆炭30g,水煎服。”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鹿衔草、朱砂七各9g,参叶3g,地龙(糖炙)、胆汁各2g,蜂蜜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0天。

” ⑤新中医 1983;(12):“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鹿衔草、还阳参各100g,紫丹参50g,晒干研末,每用10g,加鲜猪肝50g,同拌和蒸熟服,每日服1次,10日为1疗程。” ⑥浙江中医杂志 1984;(6):“治老妇行经:鹿衔草、仙鹤草、白术、十大功劳叶、煅龙骨、煅牡蛎各15g,象牙屑(先煎)10g,牛角腮(先煎)、旱莲草、女贞子、党参、生地、茯苓各20g,炙甘草3g,红枣30g。水煎服,每日1剂。” ⑦陕西中医 1982;(1):“治地方性氟中毒:鹿衔草、肉苁蓉、海桐皮、川芎、鸡血藤、骨碎补各50g,熟地100g。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次服1丸,白开水送下,日服3次。

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中间休息3~5天,再服1疗程。” ⑧浙江中医杂志 1984;(5):“治不孕症:鹿衔草60g,菟丝子、白蒺藜、槟榔各15g,细辛6g,辛夷,高良姜、香附、当归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 ⑨黑龙江中医药 1991;(1):“治外阴白斑:鹿衔草、仙灵脾、覆盆子等份。煎水外洗及坐浴,每日1次。”

单方应用 ①《内蒙古中草药》:“治过敏性皮炎,疮痈肿毒,虫蛇咬伤:鹿衔草煎水洗患处,每日2次。”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外伤出血:鹿衔草捣敷。” ③《云南中医验方》:“治五淋白浊:鹿衔草60g。水煎服。” ④中华内科杂志 1960;(4):“治慢性细菌性痢疾:鹿衔草180~360g。加水1000~2000ml,文火熬煮30分钟,过滤后分装9瓶。每次服1瓶,每日服3次,空腹服下。10~15天为1疗程。”

食疗 ①《陕西中草药》:“治虚劳:鹿衔草30g,猪蹄1对。炖熟,食猪蹄肉喝汤。” ②《陕西中草药》:“治崩漏:鹿衔草125g,猪肉500g。同煮熟,加调味品,食肉喝汤,分数次服,2天服完。” ③鹿衔草炖猪肺(《实用食疗方精选》)治慢性咳嗽、久咳多痰、气喘、肺结核咯血:鹿衔草30g,猪肺1具。

同炖熟,食肉喝汤,分数次服。 ④《四川中药志》:“治虚劳咳嗽,妇女带下:鹿衔草30g,鸡肉500g。同炖熟,食鸡肉喝汤,分2日服完。

上一篇:鹿梨根皮 下一篇:鹿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