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715页(8843字)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斑尾(《本经》),螌蝥(《说文》),斑蚝、龙蚝、斑菌、腃发、晏青(《吴普本草》),龙苗(《药性论》),米虫(《陆川本草》),老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中药志》),花罗虫(《广东中药》),章瓦(《吉林中草药》)。

基源 芫青科斑芫菁属动物眼斑芫青、大斑芫青的干燥全虫。

原动物 眼斑芫青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又名黄黑小斑蝥(《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大斑芫青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历史 斑蝥首载《本经》,称斑猫,列为下品。

《本草图经》载:“斑猫生河东川谷,今处处有之,七月八月大豆盛时,此虫多在叶上,长五六分,甲上黄黑斑文,乌腹尖喙……”。

曰:“斑蝥背上一画黄,~画黑,嘴尖处有一小赤点,在豆叶上食汁。”按上文所述之形态与习性,与今用药斑蝥相符合。

形态 眼斑芫青成虫体长约11~15mm,黑色,被以黑色长毛。头具刻点,复眼肾形,触角11节,末端数节膨大,基部数节较小。

前胸长稍大于阔,前端狭于后端;前胸背板中央有纵沟一条,后缘上方反转,其近前有横凹陷。鞘翅有黄色横带,上肩部近缝合线基部左右各生一斑纹,中央稍前方与稍后方有等大横带,此带之前后缘呈波状,翅鞘黑色部点刻甚密,黄色部点刻甚粗。体腹部及足具黑色长绒毛。(图见《中国动物药》.143页 图153)

生境与分布 眼斑芫青及大斑芫青均具复变态,成虫食植物叶、芽及花等,被害植物有大豆、茄子、蕃茄、花生及棉花等。

几遍中国各地。

大斑芫青成虫体长约1.5~3cm,全体被黑毛,上有黄褐色横带,横带前缘纹纹甚显着,前胸背板的纵沟不明显。其它同眼斑芜青。

(图见《中国动物药》143页.图154)复变态,幼虫共6龄,成虫4~5月开始危害,7~8月最烈。多损伤大豆、花生、茄子及棉花等。中国各地约有分布。。【生药】:

采集 7~8月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液刺激皮肤、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

药材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苏,以河南、广西产量较大。

鉴别

性状 虫体长圆形,南方大斑蝥长1~2.5cm,宽0.5~1cm;黄黑小斑蝥长1~1.5cm,宽0.5~0.7cm。

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1对较大的复眼及1对触角,触角多已脱落。

背部革质鞘翅上有3条淡棕色横带纹。胸腹部棕黑色,而光泽,胸部突起,有足3对,腹部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气特异,味初辛后苦。以个大,有黄色花斑、色鲜明、完整者为佳。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加盐酸-氯仿(1∶100)25ml,振摇50分钟,过夜,滤过,蒸干氯仿,残渣加丙酮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斑蝥素为对照,以氯仿-丙酮(95.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0.04%溴甲酚绿醇溶液显色。

(图见刘洲红《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19页.图536-1 B)

加工炮制 ①生斑蝥 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及杂质。 ②米炒斑蝥 取净斑蝥与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米粒,放凉。每斑蝥100kg,用米20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

含斑蝥素(Cantharidin)、脂肪、蜡质、蚁酸、色素等[1]

又含17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为P4.7592mg/g,Mg3.229mg/g,Cal.9238mg/g,其他尚含Fe、Al、Zn、Cr、Mn、Cd、Sr、Cu、Ba、Co、Ni、Ti、U、Y[2]。但斑蝥各部位无机元素含量高低有差别[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9;20(3)∶39 [2] 中药材 1991;14(2)∶14 [3]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10)∶24

。【药理】:

①抗肿瘤 斑蝥素1.5,2mg/kgig,连续7d,对小网织细胞瘤实体型有抑制作用;1.25mg/kgip,连续7d,可延长网织细胞瘤腹水型小鼠及肝癌腹水型小鼠的生命;对小鼠肿瘤相伴免疫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无明显影响[1]

斑蝥酸钠0.25,0.5mg/kgip,连续9d,对小鼠S180有抑制作用;0.8mg/kgip,连续9d,对小鼠U14及小鼠肝癌实体型有抑制作用[2]。斑蝥酸钠与去甲斑蝥素体外试验对人体食管鳞癌细胞株(CaEs-17)有抑制作用,其接近IC50的浓度分别为0.1μg/rnl和5μg/ml[3]

羟基斑蝥素80,100mg/kg ip,连续7d,可延长肝癌腹水型小鼠的生命,对小鼠肝癌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4]。斑蝥酸钠25μg/ml体外试验,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及蛋白质合成均有抑制作用[5]。斑蝥酸钠0.15,0.2mg/ml体外试验,对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可降低其耗氧率17%和76%,斑蝥酸钠0.5mg/kgip,连续5d,也可使肝癌小鼠肝匀浆耗氧抑制,抑制率为31%,肝中cAMF含量上升,cGMP含量下降,使cAMP/cGMP值升高83%,使肝癌小鼠的肝和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升高,也使肝癌小鼠肝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升高[6]。 斑蝥各炮制品的热水浸液1%浓度10ml/kg ip,连续7d,结果碱处理去头翅斑蝥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延长生命率为110.5%,生品全斑蝥延长生命率为50.3%,米炒去头翅斑蝥,碱处理全斑蝥无效;体外试验,斑蝥各炮制品的热水浸液1%浓度,对人癌细胞株Hep-2的抑制作用,以碱处理去头足翅斑蝥作用最强,米炒去足翅斑蝥次之,生品全斑蝥及碱处理全斑蝥效差[7]

②抗肝损伤 去甲斑蝥素1.75mg/kg,去氢去甲斑蝥素4.2mg/kg ip,对CCl4引起的大鼠肝炎,可使SGPT降低[8]。 ③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斑蝥素0.75,1.5mg/kg ip,隔日1次,共3次,均可使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和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增加,斑蝥素增加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是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9]。 ④对骨髓细胞的作用 去甲斑蝥素与去氢去甲斑蝥素10mg/kg ip,均可促进小鼠骨髓有核细胞DNA的合成,其促进率分别为75.7%与44.2%[10]。去甲斑蝥酸钠1mg/kgip,连续3d,可使正常小鼠骨髓粒-单系祖细胞产生率增加,连续给药5d,在使放射损伤小鼠外周白细胞回升的同时,还可使骨髓粒-单系祖细胞的产生率得到部分恢复[11]。去甲斑蝥酸钠1mg/kg,ip,连续3d,具有升高小鼠白细胞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更多的骨髓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12]。 ⑤其他作用 斑蝥(1∶4)浸剂,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13]

斑蝥粉与蜂蜜(5∶7)制成0.1g/粒的丸粒,3粒/只于穴位用药(外用),24h用药局部皮肤发泡,而使甲醛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14]。 ⑥药代动力学研究3H-斑蝥素1mg/kg ig,1,4,24h在肝癌腹水型小鼠体内放射性分布,以肠、胃组织和其内容物以及胆的放射性最高,肾和肝的放射性也较高,瘤组织中也有一定放射性,其次是肺、心、骨、肌肉、胸腺、脾和脑组织[1]

3H-斑蝥酸钠0.39μci/只,给艾氏腹水癌小鼠ip,血液中放射性以注射后2h为最高,24h时血液中尚存留很少量,72h则测不出放射性,分布以脑、胆、肾、肝四种组织为最多,其他组织中则分布很少,电镜观察对癌细胞的作用,3H-斑蝥酸钠进入细胞线粒体较多,由核孔进入细胞核及核仁也较多[15]3H-羟基斑蝥胺200μci/kg iv或ig,在大鼠体内分布广,iv后符合二房室开放型模型,ig后则为单室开放型模型,无论iv或ig,均主由肾排泄,排泄块;3H-斑蝥酸钠10μci/只iv,对肝癌小鼠体内分布,以肾、肺、肝、瘤体中放射性较高,小肠、胃、心、脾等次之,大肠、睾丸、脑更次之[16]

毒性 斑蝥素ip,对小鼠的LD50为1.71mg/kg[1]。斑蝥酸钠的LD50ig为3.8±0.26mg/kg,ip为3.4±0.26mg/kg,iv为2.67±0.22mg/kg[2]民间用斑蝥治狂犬病而中毒,患者出现尿频、尿少、血尿、尿痛、排尿困难、腹痛、头痛等症状[17,18]

斑蝥外用也可引起中毒,1例患者用斑蝥3只(约100mg),研细纳入枣泥中,白酒调敷患处以治白癜风,结果出现局部灼痛、头昏、大汗、心慌、腹痛、血压下降等症状[19]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 1977;57(8)∶475 [2] 中华肿瘤杂志 1980;2(2)∶96 [3] 中华肿瘤杂志 1981;3(1)∶77 [4] 中华医学杂志 1980;60(7)∶410 [5] 核技术 1984;(2)∶73 [6]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5(11)∶686 [7]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4)∶22 [8] 药学通报 1987;22(2)∶426 [9] 中国药理学报 1992;13(3)∶263 [10] 药学通报 1987;22(2)∶427 [11]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89;14(2):122 [12] 湖南医学院学报 1988;13(4)∶327 [13]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 [14]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62;(8)∶1 [15] 药学学报 1980;15(2)∶78 [16] 药学学报 1981;16(5)∶328 [17] 江苏中医 1962;(3):封3 [18] 中华内科杂志 1966;14(4)∶265 [19] 中医杂志 1982;23(11)∶24。【药性】:

性味 辛,寒,有毒。

①《本经》:“味辛,寒。”

归经 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①《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②《本草疏经》:“入手阳明、手太阳经。” ③《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④《会约医镜》:“入肺、脾二经。”

功效 破血逐瘀,攻毒蚀疮。

主治 痈疽,顽癣,瘰疬,狂犬咬伤,经闭,癥瘕。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②《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③《药性论》:“治瘰疬,通利水道。” ④《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 ⑤《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用法用量 内服:0.03~0.06g,作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玄明粉,治癥瘕如孕。

②配甘遂,研末,醋调外搽,治皮癣。 ③配巴豆,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治耳卒聋。 ④配干薄荷,治大人小儿瘰疬及淋巴结结核。

⑤配樟脑、木槿皮,浸酒外用,治诸癣。

⑥配蜥蜴、地胆,治一切瘘。 ⑦配麻黄、雄精、朱砂,研末撒于膏药上外贴头颈第二骨节处,治疟疾。

⑧配麝香、儿茶、三七,治食道癌,贲门癌。 ⑨配白砒、青黛、麝香,研末掺,治瘰疬瘘疮。

⑩配肉桂、细辛、白芷、樟脑,加二甲基亚砜,酒精浸泡外涂,治顽癣。 ⑾配半枝莲、败酱、川楝子、丹参,治肝癌。

方选和验方 ①斑蝥丸(《太平圣惠方》)治瘰疬,瘘生于项上,结肿有脓:斑蝥(糯米炒)10枚,珍珠(细研)15g,炙刺猬皮45g,雄黄0.3g。为细末,每服1.7g,空腹酒调下,每日2次。

②《太平圣惠方》:“治一切瘘:斑蝥30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蜴3枚(炙令黄),地胆40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下20丸。” ③斑蝥通经丸(《济阴纲目》)治经候闭塞及干血气:斑蝥10个(糯米炒),桃仁49个(炒)。

大黄15g。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

空心酒下5丸,甚者10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

④扶危散(《医宗金鉴》)治疯犬咬伤:斑蝥(加糯米同炒去米)7~10个,滑石30g,雄黄3g,麝香0.6g。上为细末,每服3g,温酒或米汤送下。

⑤贴喉异功散(《经验方》)治乳蛾,喉痧,喉风,喉痹,喉痛等喉症:斑蝥(糯米拌炒去米)12g,血竭、乳香(醋炙)、没药(醋炙)、麝香、全蝎、元参、冰片各1.8g。每用少许,用拔毒膏贴于颈部,右患贴右,左患贴左,约3~4小时后,用手摸之,如感觉内已起泡即揭下,用针将泡刺破,放出毒火即愈。

切勿入口。 ⑥《经验方》:“治大人小儿瘰疬内消方:斑蝥30g,去翅、足,用粟米30g,同斑蝥炒令米焦黄,去米不用,细研,入干薄荷末120g,同研令匀,以乌子清丸如绿豆大,空心腊茶下1丸,加至5丸,却每日减1丸,减至1丸后,每日服5丸。” ⑦《仁斋直指方》:“治痈疽,拔脓,痈疽不破,或破而肿硬无脓:斑蝥为末,以蒜捣膏,和水一豆许贴之,少顷脓出,即去药。” ⑧《圣惠方》:“治耳卒聋:斑蝥2枚(去翅、足,炒黄),巴豆1枚(去心、皮、生用)。同研令匀,绵裹塞耳中。” ⑨《吉林中草药》:“治牛皮癣:斑蝥1个,甘遂3g。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日擦数次。” ⑩《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顽癣、神经性皮炎:斑蝥、肉桂、细辛、白芷各13.5g,樟脑9g。共研粗末,加二甲基亚砜1000ml,酒精3000ml,装容器内密闭,浸泡2昼夜,过滤去渣,涂患处。” ⑾复方斑蝥素胶囊(《中药大全》)治肝癌:每粒含斑蝥素1mg,吴茱萸、姜半夏浸膏粉各50mg,淮山粉、白及粉各100mg。

最初每日1粒,以后每日逐渐增至2~3粒,总量可累计至斑蝥素30mg。 ⑿《广西药用动物》:“治牛皮癣:斑蝥15g(烘干),皂角刺250g,砒霜9g。将皂角刺捣碎,加适量醋酸,煎浓后去渣,再加入后2味药,稍煎一下。外涂患处,每日3~4次。” ⒀《广西药用动物》:“治多年癣疮:斑蝥5个,蜈蚣1条,用烧酒泡,搽患处。” ⒁辽宁中医杂志 1983;(12):“治狂犬病:桃仁、大黄各15g,土虫5g,斑蝥3个,雄黄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剂。” ⒂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2;(4):“治颈淋巴结结核:砒石2g,壁虎30g,炮山甲20g,芦荟32g,斑蝥3g,全蝎5g,蜈蚣8条,鸡蛋清适量。上药除砒石、芦荟、鸡蛋清外,其他药均置日光下曝晒(不可用锅炒),干后再研粉,再取砒石、芦荟研细末拌入,过筛和匀,加入蛋清适量,将药粉调匀,盛于搪瓷缸内,膈水炖蒸消毒20~30分钟,取出晒干研末装入胶囊,每粒重0.3g,上药共装300粒,每日2次,每次3粒,15天为1疗程。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 ⒃人民军医 1959;(1):“治疥疮:斑蝥、红娘、吴茱萸、白符、大枫子各3g,白人盐10g,硫黄500g。上药(除大砜子外)共研末,放入锅内加热,稀释调匀,灌入竹筒或玻璃瓶内使冷凝成锭。用时,以药锭磨香油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1次。” ⒄中华皮肤科杂志 1965;(4):“治神经性皮炎:斑蝥(不去头足)6g,雄黄1.8g,鲜山楂(完整)30g,95%酒精260ml。上药将雄黄研末,前3味药共浸入酒精,7日后使用。涂于患处,干后再涂1次。

每周2次,2周为1疗程。

第1次涂药后约2小时起水疱,局部灼热。

放出疱内液体后即感轻快。间隔3~4日再涂第2次。

” ⒅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11):“治酒齇鼻:斑蝥、地肤子、硫黄、白鲜皮、大枫子各50g,蜈蚣20条,蟾酥10g,冰片、床子各15g,百部、雄黄各25g,松香20g,烟膏30g,土槿皮150g,镇江醋2500g,95%酒精若干公斤。上药将斑蝥、蟾酥、蜈蚣、雄黄装入布袋内,其他药先放入镇江醋中浸泡10天,将布袋药物放入,再浸泡3~5天。取出药袋,将袋内药物捣碎再装入袋内,置酒精内浸泡2~3周,弃药取液,2液合并,装瓶备用。将药涂患,连续涂抹,每次不能超过8ml。

每隔2周涂1次。” ⒆羟基斑蝥胺(中草药通讯 1977;(10))治原发性肝癌:羟基斑蝥片(每片含25mg),每日1次,递增至每次50~100mg,1日3次。

羟基斑蝥胺针剂80mg加入2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ml静脉缓慢推注,1日1次。或加入50%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也可采用160mg,隔日静脉给药1次;个别也可运用肝动脉导管给药80mg,1日1次推注。 ⒇斑蝥碘酒(湖北中医杂志 1984;(6))治神经性皮炎:斑蝥3g,3%碘酒100ml。

浸泡4~10天,外用,每日涂患部3~4次,直至痊愈。

(21)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6):“治甲沟炎:斑蝥末少许(约米粒大小)均匀地撒于患处,外加石脂软膏涂敷,用纱布包扎,8~20小时换药1次。” (22)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9):“预防治疗狂犬病:斑蝥7个,滑石粉9g,吞服。” (23)新中医 1983;(11):“治网球肘:斑蝥粉0.01~0.02g。将上药放置于肱骨外上髁处(即明显压痛处),盖贴约4~6cm大的胶布。约7~8小时后,可有局部热辣感,见皮肤潮红起泡。即除去胶布,以消毒纱布盖之。

3~4天即可干燥而愈。” (24)云南中医杂志 1982;(5):“治扁平疣:活斑蝥数只。先将疣体消去(见血为度),消毒后,将活斑蝥去其头,用其水珠样黄色分泌物涂于见血之疣上。勿需用敷料覆盖,12~24小时后患处起泡,48小时后水泡消失。” (25)湖北中医杂志 1981;(3):“治过敏性鼻炎:斑蝥炒酥,研末过筛,装瓶备用。用时,取1×1cm胶布1块,中央剪一黄豆大小孔,贴在内关或印堂穴上,暴露穴位,放置少许斑蝥粉于穴上。

另取一小块胶布,覆盖在前胶布上。24小时后,揭去胶布,穴位上皮肤可出现水泡,不需处理。

必要时,再贴第2次。”

单方应用 ①《备急方》:“治疔肿:斑蝥1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 ②《外台秘要》:“治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斑蝥15g,微炒为末,蜜调敷之。” ③《纲目》:“治疣痣黑子:斑蝥3个,人言少许:以糯米15g,炒黄去米,入蒜1个,捣烂点之。” ④江西《草药手册》:“治剧烈头痛:斑蝥(去头、足)3~5个。研末布包,贴痛处。

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 ⑤《山东中草药手册》:“治颜面神经麻痹:斑蝥1个。研细,水调贴颊部,向左歪斜贴右侧,向右歪斜贴左侧。

起泡即取去。

” ⑥《河北中药手册》:“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斑蝥适量。研末,取少许放清膏药中心,如是扁桃体炎贴患侧颈外压痛处,如是咽、喉炎贴两侧人迎穴,待皮肤起泡(约3~4小时),即可揭去。

起泡处用酒精消毒,用酒精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 ⑦斑蝥贴剂(中医杂志 1988;(5))治急性鼻炎:斑蝥1只,研细粉,将斑蝥粉少许,置于两眉中间,外用胶布固定,晚贴早揭。” ⑧黑龙江中医药 1995;(1):“治三叉神经痛:斑蝥研细末,加蜂蜜适量,制成绿豆大小圆粒,取1粒置于2cm2的胶布中央,按第1支疼痛可贴太阳、丝竹空、下关穴位;第2支疼痛可贴四白、颊车、巨阙穴;第3支疼痛贴翳风、天容、大迎穴。一般贴24小时揭去斑蝥贴,在穴位的皮肤上可出现黄豆粒大小的微黄色透明小泡,水泡通常在4~6日内结痂不留瘢痕。

1次可贴1~2穴位,轮流贴敷,3次为1疗程。”。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斑蝥,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辛寒能走散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坠胎也。

甄权主瘰疬,通利水道,以其能追逐肠胃垢腻,复能破结走下窍也,”“斑蝥,性有大毒,能溃烂入肌肉,惟瘰疬、癫犬咬或可如法暂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即前二症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稳,余症必不可饵。”

上一篇:斑种草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