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莸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926页(1211字)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 蒙莸、蓝花菜、山狼毒、白沙蒿(《全国中草药汇编》),蓝花茶(《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基源 为马鞭草科莸属植物蒙古莸的全草。
原植物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
形态 落叶小灌木,高30~150cm,常自基部分枝。
嫩枝圆柱形,紫褐色,有毛,老枝毛渐脱落。
单叶对生;叶柄长约3mm;叶片厚纸质,线状披针形至线状长圆形,全缘,偶有稀齿,长0.8~4cm,宽2~7mm,表面深绿色,稍被细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
聚伞花序腋生,花萼钟状,长约3mm,外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深5裂,裂片长约1.5mm,花冠蓝紫色,长约1cm,外面被短毛,5裂,下唇中裂片较长,边缘流苏状,花冠管长约5mm,管内喉部有细长柔毛;雄蕊4,几等长,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长圆形,无毛,柱头2裂。蒴果椭圆状球形,无毛,果瓣具翅。
花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606页.图516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100~1250m的干旱坡地、沙丘荒野及干旱碱质土壤上。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蒙古也有分布。。【化学】:
含Hypolactin-7-glucoside。
参考文献 CA 1974;80:118200v
【药性】:
性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温。” ②《新华本草纲要》:“甘、辛,温。”
功效 消食理气,祛风湿,活血止痛,行气利水。
主治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消化不良,腹胀,风湿关节炎。” ②《新华本草纲要》:“消化不良,腹胀,风湿疼痛,小便赤涩,脚气湿痒,虚肿,外用治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当茶饮。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消化不良、腹胀:蒙古莸全株适量,煮水当茶饮。”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性关节炎:蒙古莸配臭柏、白龙穿彩等煎水外洗。” ③《内蒙古中草药》:“治浮肿、小腹急、小便赤涩:蒙古莸9~15g,赤小豆9~15g,水煎服。” ④《内蒙古中草药》:“治风湿腰腿痛:蒙古莸9~15g,薏苡仁15~21g,水煎服。” ⑤《内蒙古中草药》:“治疮疖:蒙古莸适量,捣烂敷患处。”